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厂方现有的实际情况与客户所提供的资料及有关要求,科学的、高质量的、完成客户所要求的任务。
二、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在期间亲自通过设计、组装、调试、修配模具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对冲压模具的原理及有关注意事向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达到对简单模具能独立完成的成度。
三、研究方案
对冲压件进行结构分析,从各方面考虑其结构,到模具车间进行模具制造学习,积累生产实际经验,了解一些相关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并通过每次对模具的调试与修配,记录有关数据认真分析提出最合理的方案解决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指导教师签字 时间 年 月 日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6
1.1概述 6
1.2 冲压技术的进步 6
1.3 模具的发展与现状 7
1.4 模具CAD/CAE/CAM技术 7
第二章、冲压工艺方案的制定 9
2.1、工艺分析 10
2.2、排样图设计 10
第三章、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12
3.1 条料定位装置 12
3.2、出料装置 14
第四章、模具零件的设计与计算 15
4.1、凸、凹模的刃口尺寸计算 15
4.2、凸凹模的设计 21
4.3、模板的设计 24
4.4、卸料弹簧的选用 25
4.4、其他零件的设计 25
第五章、冲压设备的选用 26
5.1、冲压力的计算 26
5.2、选择压力机 27
第六章、压力中心的计算 27
总结 29
致 谢 30
参考文献 31
第1章 绪论
1.3 模具的发展与现状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基础工艺装备,是一种高附加值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民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模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十一五期间”产品发展重点主要应表现在 [2]:
(1)汽车覆盖件模;
(2)精密冲模;
(3)大型及精密塑料模;
(4)主要模具标准件;
(5)其它高技术含量的模具。
目前我国模具年生产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第三,其中,冲压模占模具总量的40%以上[2],但在整个模具设计制造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上,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以大型覆盖件冲模为代表,我国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轿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在设计制造方法、手段上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轿车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和成本方面,以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与国外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相比,存在一定差距[2-3]。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1.4 模具CAD/CAE/CAM技术
冲压技术的进步首先通过模具技术的进步来体现出来。对冲模技术性能的研究已经成为发展冲压成形技术的中心和关键。
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外飞机、汽车制造公司开始研究计算机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通过以计算机为主要技术手段,以数学模型为中心,采用人机互相结合、各尽所长的方式,把模具的设计、分析、计算、制造、检验、生产过程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模具技术进入到综合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制造的新阶段。模具的高精度、高寿命、高效率成为模具技术进步的特征。
模具CAD/CAE/CAM是改造传统模具生产方式的关键技术,是一项高科技、高效益的系统工程。它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使工程技术人员借助于计算机对产品性能、模具结构、成形工艺、数控加工及生产管理进行设计和优化[4]。模具CAD/CAE/CAM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模具界的共识。
模具CAD/CAE/CAM在近20年中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试点到普及的过程。进入本世纪以来,模具CAD/CAE/CAM技术发展速度更快,应用范围更广。
在级进模CAD/CAE/CAM发展应用方面,本世纪初,美国UGS公司与我国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在UG-II(现为NX)软件平台上开发出基于三维几何模型的级进模CAD/CAM软件NX-PDW。该软件包括工程初始化、工艺预定义、毛坯展开、毛坯排样、废料设计、条料排样、压力计算和模具结构设计等模块。具有特征识别与重构、全三维结构关联等显著特色,已在2003年作为商品化产品投入市场。与此同时,新加波、马来西亚、印度及我国台湾、香港有关机构和公司也在开发和试用新一代级进模CAD/CAM系统。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机电研究院等相继开展了级进模CAD/CAM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如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AutoCAD软件平台上开发出基于特征的级进模CAD/CAM系统HMJC,包括板金零件特征造型、基于特征的冲压工艺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标准件及典型结构建库工具和线切割自动编程5个模块。上海交通大学为瑞士法因托(Finetool)精冲公司开发成功精密冲裁级进模CAC/CAM系统。西安交通大学开发出多工位弯曲级进模CAD系统等。近年来,国内一些软件公司也竞相加入了级进模CAD/CAM系统的开发行列,如深圳雅明软件制作室开发的级进模系统CmCAD、富士康公司开发的用于单冲模与复合模的CAD系统Fox-CAD等[4]。
展望国内外模具CAD/CAE/CAM技术的发展,本世纪的科学技术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变革之中,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并行工程、面向装配、参数化特征建模以及关联设计等一系列与模具工业相关的技术发展之快,学科领域交叉之广前所未见。今后10年新一代模具CAD/CAE/CAM系统必然是当今最好的设计理念、最新的成形理论和最高水平的制造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其特点将反映在专业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四个方面。主要表现在[4]:
(1)模具CAD/CAM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2)基于网络的CAD/CAE/CAM一体化系统结构初见端倪;
(3)模具CAD/CAE/CAM的智能化引人注目;
(4)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
其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