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以下为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
绪 论
1.1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数控机床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其水平的高低和拥有量多少是衡量一个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工业发达国家把数控机床视为具有高技术附加值和高利润的重要出口产品。数控机床已成为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性产品[1]。高速、高精度是数控机床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据统计从上世纪中叶至今的50年里,机床的加工精度每隔8年就提高一倍[2]。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数控加工精度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工厂而言,提高产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需要淘汰一批精度低的现有机床,但这对我国大多数数控机床用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若维持现有设备成本,很可能无法满足用户对数控机床精度的要求,若从根本上提高数控机床的制造精度,无疑将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影响用户购买的积极性。针对我国数控机床生产和应用的具体情况,如何经济有效的提高数控机床的精度是一个极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在研究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时,应当对机械加工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影响加工精度的误差主要有几何误差和动误差两个方面。几何误差包括加工原理误差、工件的装夹误差、调整误差、刀具误差、机床主轴回转误差、机床导轨导向误差和机床传动误差。动误差包括测量误差、刀具磨损、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其中,几何误差和由温度引起的误差占机床总误差的70%[3]。
在机械制造业中,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对位置精度是机械加工精度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机床加工精度,各国学者作了大量的深入,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纵观这些方法,可以将他们分为两大类:误差防止法和误差补偿法[3,4]。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误差防止法是通过提高机床零部件的加工与装配精度,加大机床系统的刚度以及严格控制机械加工环境等方法来提高机械加工精度,即在制造和设计过程中来消除可能的误差源。该方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机床的性能与造价成几何级数关系增长。同时,由于数控机床的机构复杂,零部件非常之多,机床的工况复杂等问题,使得单纯采用误差防止法来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是十分困难的。
误差补偿法是通过分析影响加工精度的不同误差来源,建立空间误差数学模型,利用前馈预报技术对机械系统误差进行修正,从而提高机械加工精度。该方法可用普通的机床加工出高精度的产品,实现“不使用精密加工设备的精密加工”[5]。因此,非常适合于我国制造工业发展现状:即工业底子薄,中、低档数控设备比率较大,且在短期内难以对现有设备进行大量的更新和改造[6]。我国工业基础差,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再加上资金少,使用的数控设备档次较底,基本上都是中底档数控设备,且难以对现有的设备进行大量的更新和改造。而误差补偿技术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无需大量投入资金的情况下提高加工精度,创造更大的效益。误差补偿技术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意义更为重要。攻克误差补偿技术难关,进而进行广泛推广,这肯定会使我国机械行业整体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对误差补偿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应用,不仅有利于我们跟踪世界前沿课题,达到技术领先优势,而且更重要的是,该项工作是我国机械行业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之一[4]。
综上所述,对数控机床误差分析技术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跟上世界前沿的课题,而且更重的是,针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对机床加工工件精度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方法,对我国制造业加工现状有很明显的经济效益,对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