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人们对植物病害的判断首先是从症状开始,通过症状给人感性认识,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病原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进而研究规律、特性、防治技术等等,笔者对云杉落针病的发病因素和防治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云杉落针病;原因;防治方法
影响云杉落针病(发病程度的因素有很多,有生态因子、生物因子、气象因子,以及人们的经营活动,均可对该病的发生起作用,如果对每个因子都加以限制,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实施起来就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做到,所以了解每个生态因子和生产经营环节对该病的影响程度,找出影响该病的主要因子,对于指导营林生产、森林经营是很有应用价值的。
1调查方法
在普遍发病的林分,依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林分因子、不同的发病等级(分级标准见表1)设立标准地,同一条件下设多次重复,共设标准地45块。每块标准地里标准树均在150株以上.在此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地形确定标准地面积,大小不等。在样地内分别调查记载树木的发病等级、林龄、密度、郁闭度、坡向、海拔、坡度等因子,其中林龄通过造林档案查定,密度以标准地株数推算每公顷株数,郁闭度用压线法,海拔高度用海拔仪测定,坡度用罗盘仪测定。
2分析
发病程度与因子调查结果见表2。根据数量化I和多元线性回归的要求,因变量选择为云杉落针病感指数Y,自变量选择坡向、林龄、密度、郁闭度、海拔、坡度。
1)数量化I分析。把坡向划分为三个类目,经计算机处理各项目的得分值、偏相关系数,以及模型的方差。剩余方差、复相关系数:
C0=-87.898,C11=6.194,C12=1.474,C13=0,C2=2.664,C3=0.008,C4=42.024,C5=0.010,C6=0.167。
由此得数学模型: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Yi=6.914X11 1.474X12 2.664X2 0.008X3 42.024X4 0.01X5 0.167X6-87.898(1)
R=0.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