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道德人格的文化养成(4)
2016-04-23 01:00
导读:道德人格体现了文化反省和文化存在的有机统一。 其次,道德人格的文化性,来自于文化传统的限定。一种文化就是一种生存的应对方式,文化的限定就
道德人格体现了文化反省和文化存在的有机统一。
其次,道德人格的文化性,来自于文化传统的限定。一种文化就是一种生存的应对方式,文化的限定就是生活方式的限定。任何一种文化形态背后,都隐蔽着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在这种独特的生活基础上,就会产生独特的道德人格;同样,任何一种道德人格也都将面对自己的生活世界,向这一现实世界给出自己的提问,进而回应社会变迁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承担历史赋予的责任。道德人格是从文化和生活实践中得到的文化性格,失去这一文化性格,道德人格就脱离了生活世界的支撑。文化
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认为,背景文化具有隐性的规范作用,他称之为“无意识的选择标准”,它用隐含的文化价值表达自己的文化意志,支配在这一背景文化中的教育精神及其发展模式。文化具有理性的规范作用,传统正是这种文化理性的代表。认识传统的文化理性,才能理解道德人格的文化基础,并在这一基础上完善它,确证其文化合理性。
再次,道德人格的完善,取决于文化理性的评判。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人并不必然具有高尚的人格。
这就是知识与人格的分离、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人并不因有了知识才有德性,而是因有了德性的智慧才使得知识的运用造福于人类。科学如果没有德性的智慧、没有终极价值的存在,将是盲目的,难以成为人类服务的真正力量,甚至潜伏着极大的危险。当代社会,进行知识、精神与伦理的价值整合,正需要文化理性和整体观念的人性的进一步结合。以文化理性保持主体的道德同一性。使道德主体克服因社会地位和生活变化而导致的处理利益关系的标准和方式的变化,预防因各种因素所引起的道德价值取向的波动,在各种诱惑下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
大学排名
置身于文化时代,现代人对文化具有旺盛的需求,深受文化影响,其道德人格塑造应采用一种更为有效的文化方式,深入他们的心理和精神世界,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这就要从理性出发,为道德人格选择本土化的文化立场。文化传统规定了道德人格的文化起点,给出了道德人格可能发展的文化轨迹;它不仅限定了道德人格的文化内涵,而且决定了道德人格只有契合文化传统的内在精神,才能以一个合理的身份进行道德实践。
参考文献:
[1]戴本博。外国
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赫根汉。人格心理学导论[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
[5]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尼采。尼采反对瓦格纳[M].陈燕如,等,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