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观的培养策略(2)

2016-04-23 01:02
导读:1.培养生态道德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 学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力军,他们必须具备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道德理念和道德素养。将生态伦理纳

  1.培养生态道德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
  学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力军,他们必须具备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道德理念和道德素养。将生态伦理纳入德育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生态道德信念、培养生态道德情感、确立生态道德原则,从而帮助他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自觉维护自然界的权益,并通过自己的表率行为带动公民生态道德的养成。
  2.培养生态道德观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
  生态道德教育丰富了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学生通过接受生态道德教育,必须懂得人类应该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尊重并维护自然界的权利,自觉维护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要形成对后代以及其他生命形式承担责任的道德价值观。不仅要让学生在行为上有所提升,还要在价值观念上有更新的认识,在道德情感上有更好的体验,在道德意志上更加坚定,从而促进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3.培养生态道德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高素质人才不仅仅是对知识积累和技能掌握方面的要求,还是对个人道德素质的要求。首先,知识积累和技能掌握越多的人,越需要以生态道德自律。其次,具有生态道德的高水平人才能影响公民道德的建设。高素质人才必须把生态道德行为从以前的仅仅是避免一些生态伤害性行为提升到促进万物和谐发展的自主行为。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象,只有比普通市民具备更高的道德素养,才符合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目标。
  三、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观培养的策略。
  要培养生态道德观,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拓宽德育的教育范围,把全民纳入德育教育对象之列德育是全社会的工作,教育对象应该包括全体民众,不仅限于在校学生。生态道德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必须把全体公民纳入教育对象的范畴。不仅要重视法律建设,同时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积极地开展生态知识的教育与普及,提升公民的生态道德素养,树立生态道德的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从而达到全民关心环境、全民保护环境的效果。

  (二)注重理论研究,完善学校的德育教育教学体系。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必须牢牢地抓住,不可懈怠。
  我国目前生态道德观教育现状应该侧重两方面:一方面,就是要加强生态道德观理论的研究,建立生态道德观的学科体系以及相关的配套的措施,建立和完善适用于各类学校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道德观教育的教材及相关的生态知识的科普读本,这是提高全民生态道德观的首要条件。另一方面,要着力打造一支乐于生态道德教育、精于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生态道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生态道德观培养要从教育对象的知情意行入手。
  要培养生态道德观,就要把科学发展观教育、生态道德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丰富教育对象的生态环境知识,培养教育对象对自然的敬畏情感,规范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入手,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协调、规范作用。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教育对象的生态道德意识。
  一直以来,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中心主义占据着指导地位,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使人凌驾于整个自然之上。而人在对自然的挑战中取得的暂时和表面上胜利,则被当作人的独一无二性及地位高贵的明证。而整个自然环境,包括在这一自然环境中生存的其他物种,根本就不具备与人平等相处的道德主体地位。因此,人类在与自然的交往中,除了毫无止境地索取,根本不必恪守任务道德义务。正是在这种自私的、缺乏长远眼光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指导下,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毫无道德观念的束缚,为谋求暂时的利益而无所顾忌地破坏自然环境,结果陷入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困境。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教育对象形成符合特定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思想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建立和倡导一种新的、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推卸的时代任务。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思想道德教育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引导教育对象树立人、自然及社会相统一、相协调的自然观,热爱和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树立全新的环境价值观,从而引导教育对象从强调天人对抗,转而关注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
  2.培养教育对象维护生态环境的自律能力。 
上一篇:中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路径选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