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茄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2)
2016-04-26 01:04
导读:2.2.2单性结实材料创新。刘富中等[12,13]发现和获得了在低温下可自然结果、形成无籽果实的圆茄单性结实材料,并选育出优良的单性结实自交系;证明诱导单
2.2.2单性结实材料创新。刘富中等[12,13]发现和获得了在低温下可自然结果、形成无籽果实的圆茄单性结实材料,并选育出优良的单性结实自交系;证明诱导单性结实基因表达的温度在7~15℃,在此温度范围内,其坐果率为88.9%~100.0%,且果实发育正常,果实内无种子;同时对茄子单性结实性的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为选育出耐低温、适宜保护地和露地早春栽培、优质无籽或少籽茄子品种奠定了基础。田时炳等[14,15]在高代分离材料中获得了长棒型、黑紫色、耐低温单性结实材料,经多年自交选育出了单性结实性较强的纯系,对茄子单性结实性的遗传分析,认为单性结实性状可能受1组隐性基因控制,属隐性遗传。肖蕴华等[16]在茄子种质资源田间耐寒性鉴定中,在地方品种中发现了耐寒性强的单结实株,选育出单性结实性能稳定且
园艺性状优良种质材料,其与非单性结实茄子品种配制1代杂种也都表现为单性结实。
2.2.3抗黄萎病种质资源创新。刘君绍等[17]以茄子幼苗茎尖为外植体,进行茄子抗黄萎病突变体的离体筛选,建立了一套茄子抗黄萎病突变体离体诱变筛选技术体系,并获得1株中抗黄萎病突变体。
2.3抗病育种
2.3.1青枯病抗病遗传与育种。刘富中等[18]对304份茄子种质资源进行抗青枯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出免疫材料10份、高抗材料51份、抗病材料35份、中抗材料32份、感病或高感材料176份,分别占鉴定材料的3.3%、16.8%、11.5%、10.5%和57.19%,茄子野生近缘种Solanum sisymbriifolium和S.torvum对青枯病有较强的抗病性,可作为茄子青枯病的抗源材料;获得4份抗青枯病的种间体细胞杂种。茄子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较为复杂,主要由多基因控制。封林林等[19]对茄子青枯病抗性的遗传分析表明,茄子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符合“加性/显性”效应模型,遗传效应中同时存在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反交效应,但以加性效应为主。茄子对青枯病的抗病性表现为隐性,感病性表现为部分显性,这表明茄子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较为复杂,由多个微效基因较少的主效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李海涛等[20,21]研究表明,茄子抗青枯病材料112-8及1934的抗性具有不完全显性遗传的特性,且前者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是由1~2个基因控制的,其中只有1个基因起主导作用;后者的抗性基因是2个或2个以上基因,并且有2个基因起主导作用。
2.3.2黄萎病抗病遗传与育种。庄勇和王述彬[22]对6个茄子近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