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发展社会学的新趋势(1)(3)
2016-04-27 01:01
导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一个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现实本身,联合国的十年发展计划基本上以失败告终,原先的缩小南北差距的美好愿望基本上已经幻灭,南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一个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现实本身,联合国的十年发展计划基本上以失败告终,原先的缩小南北差距的美好愿望基本上已经幻灭,南北之间的鸿沟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就连亚洲四小虎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NIEs)在1997年金融危机面前也仅是个“纸老虎”。总之,人们从现代化理论能帮助发展中国家进步、发展的迷思中走了出来。
由于对现代化理论失去了信任,发展社会学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之中,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已经存在身份认同危机了。然而,人们的行动必须要有理论框架来指导,没有指导的行动是没有目标的行动,没有目标的行动自然也就不构成为行动了,而仅是一种刺激反应式的行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恰当的发展理论,发展中国家可能更容易陷入万劫不复之中。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发展社会学而言,的确存在着需要“拯救”的要求。也正因为如此,发展社会学既面临着“终结”的危机,也面临着发展的“契机”。
第二个问题,如何界定发展社会学。我们认为,要拯救发展社会学,需要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去矫正现存的发展理论。所以,我们给发展社会学下的定义是,发展社会学是一门用社会学的观点、方法去矫正发展理论的学问。这样一个定义包括以下几层意思:(1)发展理论有一定问题;(2)解决发展理论的问题需要运用社会学知识,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用到“社会理论”的知识;(3)发展理论的发展是有希望的,发展并没有“终结”。
现代化理论是西方的产物,它的产生有着它自己的土壤。比如西方现代化理论是以三个革命为背景的。西方世界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英国)、民主革命(法国)、教育革命(美国)。这三个革命协同宗教运动改革,最终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了一个公民宗教式的现代社会。如果站在西方的立场上看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的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把现代化理论这件“黄袍”加在发展中国家这个“病人”上,就可能会出大麻烦。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何健 周永康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利益表达机制的建构与完善
和谐社会与农民工平等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