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1)(2)
2016-08-19 01:09
导读:7. 因为上网而危及你的人际关系、工作、就学或 就业 的情况。 8. 即使你花费巨额上网费用,你还是坚持要上网。 9. 当你下了网络之后会有“退缩症
7. 因为上网而危及你的人际关系、工作、就学或
就业的情况。
8. 即使你花费巨额上网费用,你还是坚持要上网。
9. 当你下了网络之后会有“退缩症状”。
10.你停留在网络的时间经常比预定的时间长。
如果满足四项或四项以上,你就可能已经罹患网络沉溺症或“互联网痴迷错乱症”。除了症状1在网络沉迷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表现外,其余症状使网络沉溺与网络沉迷得以区分。
对于这种说法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极力主张网络的正面影响的唐·泰普史考特在《N世代:主导21世纪的数位新新族群》一书中援引了相关的反对意见 。一位叫艾利森的心 理学 家认为,媒体的种种责难根本是错误的,真正出现沉溺行为的人,通常都有沉溺的人格特质。《生活在屏幕上:网络 时代 的身份认同》(直译名)一书的作者,
心理学家和 社会 学家雪利·特克(Sherry Turkle)则感到“恨透了”网络沉溺这个名词。她指出,充斥在社会上的网络沉溺的说法,似乎让大家都变得愚蠢,它无视这个现象的复杂性,根本蒙蔽了我们的眼睛,在网络中使用沉溺这一有特定意义的词,令我们无法接近网络上有趣的对话及其意义。一位名为哈瑞尔的博士声称,孩子们虽然承认沉溺于网际,但他们不相信网络对他们有害。毫无疑问的是,与夸大网络沉溺的做法一样,否定网络沉溺的存在无疑也是有失偏颇的“鸵鸟政策”,其背后大约是公民自由主义之类的意识形态情结。 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段伟文
儒家伦理的双旋结构[下]
新教伦理产生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如何在欧洲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