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紧凑型玉米育种方向和种质创新途径(2)
2016-10-16 01:18
导读:(二)产量是衡量品种的重要标准。经多年实践研究证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
(二)产量是衡量品种的重要标准。经多年实践研究证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在保证适宜的株型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的出籽率和行粒数的选择。
三 紧凑型玉米种质创新途径
(一)紧凑型品种的育成直接影响到选系密度,其选系密度与大田种植密度有关。一般紧凑型品种最适密度在5000—6000株/亩左右,但因肥水条件限制,一般种植密度在5000株/亩左右。而玉米耐密性与遗传有关,要使杂交种耐受高的密度自交系也应有相应的耐密性。这就要求在选系材料的早代,须以高密选择以增加选择压力。选系密度应在6000株/亩左右,严格去劣。
(二)借鉴普通玉米种质资源创新方法,垒面系统地整理、改良和利用地方种质资源,总结已有的杂交组合亲本的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利用二环系法、回交法、复合杂交和群体轮回选择等方法选育新的紧凑型玉米种质资源。
1、将优良地方种质群体其中之一或某两种或几种地方品种杂交,针对植株形态及产量性状进行轮回选择,不断提高其有利等位基因频率,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并与外引种质、热带种质组建群体,利用地方种质的早熟性和对当地生态条件的适应性,与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植株形态好的、产量潜力大的种质组建群体,导入特殊的有利基因,经过适应性训化和选择,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变玉米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在导人过程中选择强度宜宽,尽量保留遗传变异。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加强热带、亚热带种质、外来玉米种质的引进、改良和利用。针对种质资源引进中具有适应性广、根系发达、秆硬抗倒、抗病性强、籽粒脱水较快和株型紧凑优点的种质应采取二环系法和群体轮回选择等方法制定不同的选育方案,固化其有利等位基因。
3、玉米的野生近缘植物类有2个种,即一年生墨西哥类玉米和多年生类玉米。其在自然界的竞争和自然选择条件下形成了许多优良特征特性,特别是在抗逆性、抗病虫害、品质等方面。将其有益基因导入,将获得丰富的多样性的种质资源,是加快育种进程的重要途径。
4、诱变育种作为杂交育种难以替代的一种玉米种质创新有效途径在国内外已成为一项成熟技术,且其诱变效果远高于电离辐射。经Micke(1990)等汇总统计,射线处理育成的品种多达933个。通过物理诱变,我国育成了丹340、丹360、华凤100、原齐123、辐8 0等一批优良自交系。化学诱变剂EMS(甲基磺酸乙酯)可直接处理玉米自交系的成熟花粉,诱发主要胚乳基因突变。如刘治先用EMS花粉诱变技术筛选出两类高油酸玉米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