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本文对广东省林业公路的基本情况、林业公路的分类选线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同时总结归纳了广东省林业公路的在省内所处的地位和重要性,并指出了林业公路在建设管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建设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林业公路;情况;重要性
一、广东省林业公路基本情况:
林业公路属于专用公路,是林业生产的基础性设施,主要服务于林业生产和林区群众生活。广东省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将林业公路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由国家统一投资建设,至1985年,国家共投入我省林业公路建设资金11.4亿元。上世纪80年代初成立林业公路养护管理机构,管养林业公路,林业公路的路况质量和养护管理水平从此逐年提高,公路技术状况、抗灾能力、通行能力、服务水平、服务质量逐年改善。经2007年全省林业公路普查,我省林业公路管辖里程为17198.07公里,其中二级路63.052公里,三级路1326.136公里,四级路15808.882公里,大桥27座3670.6延米,中桥314座13795.5延米,小桥1541座21453.02延米。
二、林业公路分类及选线要素。
林业公路网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综合各地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林业公路分类的研究、林业公路网合理密度的研究、林业公路选线的研究等。对于能够满足林区交通和林业生产活动需要的林业公路网来说,应该达到:四通八达;到达路、施业路、作业路相结合;密度合理;路网布局科学;具备良好的防治森林火灾功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
1、林业公路的分类。林业公路根据其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到达林道(干线)、施业林道(支线)和作业道(岔线)三种,其修建过程一般按照到达林道→施业林道→作业道这样的顺序依次进行。
到达林道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使运材过程经济合理,降低运材费用,并在此前提下尽量扩大木材运输的范围,修建到达林道是开发未利用林区的最常见而且是最重要的先遣工作。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施业林道是为了使林业经营现代化,提高劳动效率而在施业林地的内部设置的一定数量的林道,目的是将人员、物资、机械设备等机动而且经济地运送到林区内部。
2、林业公路网的密度。林业公路网密度是森林内部修建的道路与其相应的森林面积的比值,一般采用m.hm-2来表示。在一般情况下,道路密度的大小表示全局性施业的集约程度。研究林业公路网密度的方法有多种,合理林业公路密度是在一定范围内,使集材费用与道路费用之和接近最低值。为此,可以在这个变动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林业公路密度。
3、林业公路合理间距的确定。最佳林道间距可通过计算求得。当知道林道费用,木材材积和集材单位费用后,就可以算出各种不同林业公路间距的道路费用和集材总费用,从而找出最佳林业公路间距。
4、林业公路选线。道路修建之前按照计划任务书确定的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道路起始点、终点和中间主要控制点之间,结合地形、地质等等条件选出一条经济合理的线路称为选线。
林业公路选线的形式,必须与地形条件、集材方式、基材设备、资源分布以及经营水平相适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为此,对各种选线的应用条件讨论如下。
⑴ 沿溪线
沿溪配置道路不仅适应林区木材生产下坡集材装车的特点,而且线路纵坡一般比较均匀平缓,平面比较顺直视距好,对于车辆行驶有利,溪流边不少地段存在比较平缓的台地,路基土石方容易做到填挖平衡,甚至不填不挖。一般应将线路标高布设在洪水泛滥的安全线以上,尽量选择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比较好的一岸。以运木材为主的道路宜布设在集装方便,森林资源较多的一岸。对于曲折溪流的突出山咀,可适当采用明槽路基断面。
⑵ 山岭线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山岭线型适应于山岭地区的窄带山岭伐区。在确定垭口处设计标高、通过垭口线形之后,为了使线路达到控制的越岭埂口,需要在越岭垭口两侧山坡,利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横坡较缓而宽阔并能反复跨越主沟山谷,主沟两侧侧谷及主谷的平行山谷、主山脉的支脉山脊及山坡上展线,尽量使线路在森林资源丰富地带通过,以降低木材生产成本。应尽量避免在一面山坡上多台回头展线。避免在工程量大及水源林地带和在耕地上来回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