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析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与对策(2)

2016-11-09 01:11
导读:农民偏低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当前,苏南地区一些领域出现大量紧缺性技术岗位与过剩性劳动力供给无法有效对接的结构性矛盾。其

   农民偏低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当前,苏南地区一些领域出现大量紧缺性技术岗位与过剩性劳动力供给无法有效对接的结构性矛盾。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民文化素质和技能低下。据调查,无锡市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就有109.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84.6%,在岗技能型人才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例尚不足8%,农村技能型人才所占比例不足4%[5];苏州市拥有职业技能的农民,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 10.52%,其中具有技能等级的占职业技能人员的58.86%和农村总劳动力总的6.19%[4]。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快了对传统农民的淘汰速度,而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需求则日趋强烈。三是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的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四是第三产业的用人要求,已由单纯体力型、简单操作型转向智力型、技能型。显然,若不提升农民文化技能,“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结构性矛盾将更为突出[1]。
   激烈的就业竞争挤压了农民的转移空间。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苏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深受挤压、难度加剧。其一,逐渐增多的失地农民加大转移难度。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苏南地区失地农民大幅增加。据统计,自 1990年到 2005年,苏州市共有56万农民失地,其中因失地而失业的农民10.72万,占农民总数的19.1% [6]。其二,外来务工人员挤压了本地农民的就业空间。由于外来劳动力一般能吃苦耐劳,对工资福利要求低,因而成为一些企业的首选对象。其三,每年扩增的高校、技校毕业生,也相对加剧了农民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
   城乡二元结构阻滞了农民非农化转移的进程。当前,已实现非农化转移的农民,无论是福利待遇上,还是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上,尚比不上彻底的、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7]。究其根源,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及其严重影响。其一,在思想认识上,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地认为农民离村进城纯属市场自发行为,政府没有必要加以组织或干预,由此造成进城农民得不到对称、有效的转移信息和完善的服务平台。其二,在制度安排上,广大农民在就业培训、市场服务、权益保障等方面,长期得不到国家就业总体规划、政策法规的指导和扶持,进城就业无法与城镇劳动力公平竞争、同工同酬,成为徘徊在城乡之间的“边缘人”。其三,在身份地位上,仅限于农民就业方式、内容和地点的变化,而非生活状态和文化心理上的根本转变。其四,畸形发展的城市化,使得城市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等方面对农村人口的大量涌入不堪重负[8],从而阻滞了农民向城市转移的进程。  三、加快苏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下,从统筹城乡和区域就业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等方面,合理、有序、有力地推动这一进程。
   统筹城乡和区域就业体制,为农民转移提供同等机会和有效保障。长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劳动力在享受

上一篇:谈玩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