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运动及其对巴东农业产业化的启示(1)(2)
2016-11-30 01:02
导读:二是重点不突出,发展的视野不够开阔。基地建设缺乏明显的拳头产品,资源发展前景或资源的潜在发展优势不清,导致产业大小不一,品种多而不精。
二是重点不突出,发展的视野不够开阔。基地建设缺乏明显的拳头产品,资源发展前景或资源的潜在发展优势不清,导致产业大小不一,品种多而不精。
(二)重发展、轻管理,导致资源浪费
以平阳坝柑桔为例,在发展之初,配合先进的滴灌技术,但由于后期管理不善,现状是部分柑桔虽已进入挂果期,却可能生长出无用的“蛆”柑;灌溉管道失修甚至失窃,不仅没见到产出效益,连灌溉设施都面临报废。
(三)农产品加工业进程较慢
一是对于产品进行初加工提高附加值的认识不到位,如土豆加工成淀粉,可以增值30%;加工成粉条,可以增值80%;加工成快餐店的薯条,可以增值15倍。再以蔬菜为例,就目前的产品规模、质量而言,对产品进行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简单处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带动诸如净化包装、储藏、运销方面的生产活动,相对延长产业链条是可行的。然而,在这些初加工的规模化与规范化方面还做得不够,有的甚至是只有种植环节的效益,加工环节的效益几乎为零。
二是对引进的可以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却受技术、原材料、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约明显,缺乏品牌产品的开发与规模效益递增的能力与必要条件。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巴东的农业,大部分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领域都缺乏有效的社会化服务。比如,现在还普遍存在以下现象:一是在采购原料时,农户是末端消费者,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会被中间商谋利。二是销售农产品时,农户是源产品供给者,利润被批发、零售商侵占。因此单个农户应对农产品市场波动的风险较高,常存在“丰产难丰收”之说,不利于农业基地建设的快速规模化推广与扩大。
(五)农业投入不足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一是科技投入不足,以农田为例,2005年全县农业技术人员392人,农村人口43万人,耕地65.7万亩,平均一万个农村人口只有9个技术人员,一万亩耕地只有6名技术人员,农业技术指导与推广力量不足,而20世纪80年代,日本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业人口之比为100∶10000。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2006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95万亩,只占耕地总数的4.5%。旱涝保收面积32.35万亩,占耕地总数的49.2%,而农业收成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天气、自然灾害影响。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向大甲
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委会面临的矛盾冲突与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城镇化走过的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