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视角下的环境政治参与(1)(2)
2016-12-05 01:00
导读:(四)政治参与的功能理论 政治参与是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建立权力平衡机制的“杠杆”,国家权力有着不断扩张的强大惯性,如果缺乏制约将会吞噬整个
(四)政治参与的功能理论
政治参与是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建立权力平衡机制的“杠杆”,国家权力有着不断扩张的强大惯性,如果缺乏制约将会吞噬整个社会肌体内部的自组织系统和自治能力。这时候就要以社会权力对国家权力构成外在的平衡力量,而“民主的政治参与可以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稳妥地矫正政府的行动与公民的意愿和选择之间的矛盾”。公众的参与会对政府产生不容忽视的压力,对其决策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三、我国公众环境政治参与现状
笔者通过南京市和山东省内等几个市的调查发现我国公众的环境政治参与存在以下诸多的问题:
(一)公众的环境满意度与环境政治参与水平之间,并不存在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
就山东省的情况来说,虽然公众环境满意度相对较低的济南和聊城的确拥有比较高的环境政治参与水平,但环境满意度最高的威海的公众环境政治参与水平却最低,而公众环境满意度较高的青岛具有最高的环境政治参与水平。
(二)城市现代化程度似乎并不是决定公众环境政治参与水平的唯一因素
青岛较高的经济现代化和对外开放水平,对提高公众的环境价值意识和政治参与要求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调查发现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聊城也具有比较高的环境政治参与水平。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程远娟
论我国人口政策的统筹协调
改革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