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榕江地区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与防治

2016-12-31 01:25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谈榕江地区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与防治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阐述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在贵州榕江的发生及其症状

摘要:阐述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在贵州榕江的发生及其症状识别,并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补救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其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为农民群众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症状识别;防治技术;贵州榕江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据榕江县植保站、种子管理站调查,该病在榕江县最初发生于2002年,近几年危害逐年加重。2009年,榕江县第1代灰飞虱发生量极大,带毒率高,在全县19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发生,是近年来榕江县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较为严重的一次。一般发病田块损失产量1~2成,重者损失3~5成,有的稻田甚至因此绝收,成为杂交水稻的突发性病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1-2]。现将其发病症状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症状识别
  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共同特征是:病株明显矮缩,分蘖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僵直,新叶有的出现扭曲皱缩。
  1.1秧苗期症状
  病株颜色深绿,心叶抽生缓慢,心叶叶片短小而僵直,叶枕间距缩短,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矮小,不会抽穗。由除草剂药害引起的是枯黄;由植物生长调节剂药害引起的是扭曲畸形;由杂交稻种性不纯引起的杂株在秧苗期一般看不出来。
  1.2分蘖期症状
  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张叶片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有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但穗头难以结实,或包穗,或穗小。处于分蘖期的药害病株,其所在叶片均质地刚直,心叶扭曲畸形,边缘白化;杂交稻种性不纯的杂株则生长都比较正常,一般为株形矮小,叶片宽窄和色条变化等[3]。 大学排名
  1.3抽穗期症状
  全株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抽穗迟而小,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褶皱;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在感病的稻株茎秆上可见白蜡状突起的脉肿斑。这是当前黑条矮缩病最突出的表现症状。
  2防治技术措施
  水稻黑条矮缩病最好的防控措施是切断病毒链。农户在水稻收获后,要及时焚烧发病稻草,并清除干净稻田里的杂草,否则染毒稻株可能成为来年的毒源。翌年春耕的秧田应尽量选择远离重病田,提倡秧田集中连片培育秧苗。不要将有病秧苗运到无病区,以防人为扩散毒源。
  2.1农业防治
  目前在生产上主栽的杂交水稻普遍感病,据调查,优质米及香系列品种较一般品种感病重,在榕江县近年来易感病的杂交水稻品种有:Ⅱ优725、Q优6号、扬两优6号、宜香725、川香优6号、凯香1号、宜香1979、宜香2292、宜香9号、泸香615、内香8156、黔香优2000等。据分析,耕作制度多元化、栽培方式多变化、农田生态多样化,加上冬季气候趋暖,是2009年水稻黑条矮缩病扩散的主要原因,与水稻品种和种子质量无关。
  (1)合理田间作物布局。因地制宜做好作物布局,合理安排寄主作物与非寄主作物,尽量做到连片种植,创造一个不利于灰飞虱生存的生态环境,阻断灰飞虱传毒。
  (2)在水稻播种前及时做好秧田四周杂草上的灰飞虱防治,阻断媒介昆虫在上下季作物、不同熟期之间和杂草之间的迁移传病。
  (3)避免在病源地附近培育秧苗。秧田应尽量选择远离重病田的田块,提倡秧田集中连片培育。若以田头零角做秧田,秧苗受染传毒几率较高。
  (4)加强秧苗期管理。秧苗期应合理平衡施肥,切不可施氮肥过头,严控秧苗过嫩过绿,否则易招诱灰飞虱传毒发病。在重病区,应改两段育秧为单段育秧,秧苗不能培育过稀过强,其秧苗密度应相应提高。秧苗相对弱势则抗病力较好。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5)适当提高杂交水稻栽插株数和栽插密度。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系统性侵染的病毒病,单株插一旦发病则成丛矮缩。在重病区适当提高栽插株数和栽插密度,可减少相对侵染几率,减轻传毒侵染发病。
  2.2化学防治

上一篇:浅探美国白蛾的监测与防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