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通过对我国甜玉米育种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甜玉米育种及种质创新的思路,即:加强收集、发掘地方品种资源;加强国外优良新种质的引进和利用;加强品质性状遗传的研究;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相结合改良创新甜玉米种质等内容。
关键词:甜玉米;育种;现状;种质创新;思路
甜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世界上种植和食用甜玉米已有100多年历史[1]。甜玉米是玉米的一种胚乳突变型。根据它的甜度(糖分含量)和WSP(水溶性多糖)含量可分为普通甜玉米(传统的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又称超甜粘玉米)等3种类型[2]。以su1隐性纯合基因型引起的以胚乳缺陷为基础而培育的甜玉米叫普通甜玉米,在乳熟期胚乳中含有10%~15%(占粒干重的百分比,下同)的糖分,为普通玉米的2.0~2.5倍。由于含有大量的WSP而发粘,口感好[3]。超甜玉米是与普通甜玉米相比较而言的,其中较典型的是sh2隐性纯合基因型引起的以胚乳缺陷为背景的超甜玉米。超甜玉米在乳熟期含有40%~50%的糖分,为普通甜玉米的2.5~4.5倍,但由于缺乏WSP而无粘性,而且果皮也较厚。加强甜玉米是普通甜玉米的一种变异类型,是由su1基因的隐性修饰基因(se基因,又称糖分增强因子)所引起,加强甜玉米兼备普通甜玉米的高WSP和超甜玉米的高糖的优点,它不仅含有大量的WSP,与普通甜玉米相当,而且在乳熟期含有30%~40%的糖分,与超甜玉米相当。尤其是它在乳熟期含有3%~5%的麦芽糖,吃起来不仅甜、粘,而且还具有麦芽糖的风味。
1我国甜玉米育种现状
1836年美国的诺埃斯·达林育成第1个甜玉米品种“达林早熟”。1900—1907年美国开始正式设立甜玉米育种项目。随着控制甜玉米形成基因的相继被发现,甜玉米商用杂交种也随之被培育成功。1924年美国琼斯首先育成世界第1个甜玉米杂交种,1927年史密斯育成著名单交种“高登彭顿”(P39×P51)并广泛栽培至今。20世纪70年代以后,泰国超甜玉米育种研究发展很快,具有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并形成了本国特色的超甜玉米系列。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