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汾市设施蔬菜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2)
2017-08-05 01:14
导读:2.3实行扶持政策,解决影响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蔬菜生产特别是设施栽培、无公害生产对资金投入、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为了促进其发展,各
2.3实行扶持政策,解决影响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蔬菜生产特别是设施栽培、无公害生产对资金投入、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为了促进其发展,各级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一是采取贴息贷款的方式,解决群众的资金投入问题;二是重点改善影响蔬菜发展的水、电等基础设施、生产条件;三是聘请技术人员负责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翼城县在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上,县财政拿出130万元,为农民贴息贷款2 400万元,全县日光温室迅速发展到0.05万hm2。同时实施了南水北调等
水利工程,解决了蔬菜生产的用水问题。洪洞县兴建了芦笋设施栽培基地,在解决群众资金困难的同时,水利部门打井修渠,完善了水利配套设施。从全市来看,在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生产上,大多采取了县乡统一聘请技术人员的办法,由财政或集体统一承担所聘人员的费用。这种办法虽然存在着一定弊端,但在发展初期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措施。
3存在的问题
临汾市规模化发展设施蔬菜,虽然大棚数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品牌,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大做强,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3.1农民对发展设施蔬菜认识不够
多年来,农民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只满足于广种薄收,习惯于粗放经营管理方式;只重视数量而忽略质量,过于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由于思想观念落后,导致产业发展不平衡[1]。
3.2管理参差不齐,经济效益不等
大部分以集体集中建设,农户分散种植为主,在种植过程中,有的农户相对管理比较精细,经济效益相对较高,有的农户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效益也相对较低。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3技术水平低
科技推广和信息服务还不能完全适应蔬菜产业发展的要求,急待进一步加强,这是今后蔬菜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民在过去种植大田作物,技术要求比较粗放,而发展种植蔬菜技术要求较高,而农民在这方面技术几乎为零,虽然每年各级部门都聘请专家讲课,进行田间技术指导,但农民的种植经验明显不足。
3.4蔬菜营销、加工、市场、检测等产后环节薄弱,产业化经营滞后
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机制落后,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和从事营销的人数太少,而且管理也不够规范。质量检测体系尚未建立,还没有专门的检测机构和队伍,检测手段严重滞后。
4推动临汾市设施蔬菜快速发展的对策
设施蔬菜的生产环境基本上由人掌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目前,该市的设施蔬菜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各类设施蔬菜面积增长较快。为加快设施蔬菜的发展步伐,该市蔬菜产业的发展思路是: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发挥区位优势,围绕优质高效,发展精细蔬菜,进一步提高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