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牛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侵害生殖器官,引起母牛流产,公牛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综述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提出防治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牛布鲁氏菌病;流产;诊治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人畜共患病,简称“布病”[1]。易感动物种类很多,其中羊、牛、猪最易感。该病主要侵害生殖器官,引起胎膜发炎、流产、不育、睾丸炎等。人患“布病”主要是由于接触带有病原菌的各种污染物及食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2]。人感染后表现为长期低热、多汗、全身疲乏无力及神经肌肉、关节疼痛、肝脾肿大、睾丸炎等,给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被农业部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1病原及流行特点
布鲁氏菌是细小的球杆菌,经传代培养渐呈杆状。无鞭毛,不运动,无菌毛,无芽孢,一般不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分类上为布鲁氏菌属。布鲁氏菌属共有6个种。其中流产布鲁氏菌、马尔他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均可引起牛患病。多发生于牧区和农牧区。以产仔季节多发[3]。母牛较公牛易感,性成熟后尤为易感。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当患病母畜流产时,大量病菌随着流产胎儿、胎衣和子宫分泌物一起排出,成为致病性最强的传染源。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其次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和交配感染,也可通过吸血昆虫的叮咬而感染。布鲁氏杆菌有高度的侵袭力,甚至可以从正常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引起感染。
2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该病的潜伏期为2周至6个月。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牛感染该病的明显症状是流产,流产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妊娠后的第6~8个月。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有时也产下弱犊,但往往存活不久[4]。感染布病的妊娠母牛流产前表现出分娩的征兆,阴唇及乳房肿胀,阴道黏膜上有小米粒大的红色结节,阴道内有灰白色或灰色粘性分泌液。流产后常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会在1~2周内从阴门内排出污秽不洁的红褐色恶臭分泌物。有的病例因子宫积脓长期不愈而导致不孕。公牛感染后主要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除了以上明显症状外,有时有轻微的乳房炎发生,个别病例会出现关节、滑液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