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仙洪试验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2)
2017-08-05 05:32
导读:此外,田间焚烧秸秆仅能利用所含钾的40%,其余有机质和热能则全部浪费,而仙洪试验区秸秆资源丰富,作为多用途、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被焚烧实在是对资源的
此外,田间焚烧秸秆仅能利用所含钾的40%,其余有机质和热能则全部浪费,而仙洪试验区秸秆资源丰富,作为多用途、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被焚烧实在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秸秆焚烧入地三分,地表中的微生物被烧死,腐殖质、有机质被矿化,破坏了土壤生物系统平衡,加重了土壤板结,破坏了地力,加重了旱情,农作物的生长受到极大伤害[1]。 很多农民对政府引进的秸秆利用企业和技术不了解,也不关心。试验区内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仅为35%,秸秆部分还田和沼气池用料仍是试验区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2存在的问题
2.1基层干部和农民认识水平不高,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资源意识不强
由于农民缺乏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普及工作力度不够,很多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秸秆的重要用途和经济价值不清楚,对焚烧秸秆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多年形成的传统种植观念和生活习惯,使农民认为在地里焚烧秸秆省时省力,进而片面依赖化肥,排斥秸秆还田。尽管政府三令五申,多数农民仍然将秸秆直接废弃或烧掉。
2.2相关行政部门组织领导不够,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监管落实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村干部们对试验区内的秸秆资源和综合利用现状缺乏明确的认识,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尽管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了一些调查和分析工作,但仍存在着秸秆资源不清、利用现状不明等问题。由于在仙洪试验区新农村建设中有很多重大而迫切的任务需要完成,而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益不高,也难以促进农民增收;并且费时、费力,使得试验区内的相关行政部门不够重视,没有很好的组织领导,缺乏一个统一、科学、合理的秸秆综合利用规划,也没有很好地监管落实,使得秸秆利用水平不高,管理混乱。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3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不多,渠道偏窄,推广难度大,普及率不高
试验区内70%的农民对当地政府引进的秸秆利用新技术和相关企业不了解,当地政府官员也表示秸秆综合利用的成型技术很有限,利用这些技术的成本也较高,导致新技术推广难度相当大。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受大型机械、劳动力和技术的限制,不能被广泛应用;秸秆发电、碳化、气化等技术还不成熟,可大面积推广的技术并不多;新技术开发和利用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这对于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都是比较困难的。而秸秆利用的成本过高,一家一户也难以办到,导致秸秆的综合利用在较短时间内无法大面积推广,普及率也就相对不高。
2.4原有的秸秆利用方式不适应试验区的新农村建设
以前,试验区内的秸秆主要用来烧火做饭、冬季取暖、喂养牲畜、铺垫牲畜圈、粪堆腐烂还田。但是随着试验区的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程度加深,耕牛数量减少,被用作牲畜食料的秸秆用量也大大减少。由于试验区“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的大力推行和沼气、液化气、太阳能的逐渐普及,被用作燃料的秸秆用量也大大减少。同时,仙洪试验区针对柴草乱搁、粪土乱堆、畜禽乱放等“五乱”现象进行大力整治,修建了垃圾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