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权系数法在高校科研绩效管理中的应用(2)
2017-08-09 01:54
导读:计算公式是:每篇论文的实际分值=核心或省级论文的基本分×专业性系数×说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 1、每篇论文的基本分值。按目前的标准计,核心论文
计算公式是:每篇论文的实际分值=核心或省级论文的基本分×专业性系数×说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
1、每篇论文的基本分值。按目前的标准计,核心论文是1.5分,省级论文是0.8分。由于我校文科各学科发表CSSCI论文的人数和篇数均很少(笔者感性认识,科研处可对近二年的CSSCI论文发表的情况进行明细统计,包括发表CSSCI论文的人数,每人具体的篇数),建议对CSSCI核心刊物论文(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两年一评,更新快,较权威)按北大核心刊物论文(北大图书馆四年一评,更新慢,有相当数量的刊物质量名不符实)的2倍左右计分。
2、设定论文的专业性系数(分类系数)。将论文的分类按专业性和岗位要求精细化,不同类型的论文在年度科研工作量考核和职称评审上计分应区别对待。按照所发表论文的专业性将论文分成四类:
①面向教学的专业论文。科研与所任教学院的专业及所授课程的建设直接相关,所研究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形成专业能力所需要的,并与其未来所从事的相关岗位工作对员工专业技能的要求相适应,科研成果本身能直接作为教学内容,丰富了本专业现有的学术理论与实践。②面向社会的专业论文。科研内容与所任教专业及相应课程涉及的学术理论相关,可以为社会有关各方决策提供借鉴,但所研究的内容用于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没有作用,与学生所学专业所涉及的用人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无关。③高教
管理论文。④教改论文。以上按重要性一般是逐次降低的,但后两项在划分重要性时,同样以专业性和岗位需要的强弱为标准,对教育科研机构和偏管理的相关学科专业、从事
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的职能部门,高教管理论文的专业性强些,分值要高于教改论文;而对于其他学科和专业,高教管理论文与本专业研究和教学的相关性很弱,其分值应低于教改论文。具体操作:可在学校核心论文和省级论文的相应计分标准上,通过给不同类型的论文分别设定不同的加权系数来解决。比如,通过调查发现在所有的论文中,面向教学的专业论文的比例很低,则加权应向此类型倾斜,可设加权系数为1.3,加权后的分值是原分值的1.3倍,依此类推,面向社会的专业论文可定系数为1.1,区别具体专业和岗位的不同,第三档可定为标准系数1,第四档在反映科研水平上的影响力要弱些,可定为0.9。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设定论文的说服力系数(篇幅系数)。为便于核算,应不计具体字数,而以版面多少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许多刊物收取版面费是按版面收取,而有些刊物质量较高的,是按篇收取,且有的篇幅允许较长,这样的文章质量通常较高,而版面费则较低。为鼓励教师在研究某个问题时致力于钻研深钻研透,应提倡发较长文章,而对篇幅较短的文章采取限制性策略。具体操作:以篇幅长短作为确定篇幅系数的基础,基本成正比关系,但在小篇幅的区间段按照低于相应正比比例的系数相乘,在大篇幅的区间段按照高于正比比例的系数相乘,以此形成对小文章的限制和对大文章的鼓励。以文科为例(理科比文科相应减0.5P处理,但最少要l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