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龙岩市民营工业发展的对策思考(1)
2017-08-18 01:14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加快龙岩市民营工业发展的对策思考(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进入新世纪,龙岩市民营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地国民经
摘要:进入新世纪,龙岩市民营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未来加速推进龙岩市民营工业发展必须重视资本经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实施人才战略、解决企业融资难和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软环境。 关键词:龙岩市;民营工业;对策
“十一五”期间,龙岩市新一轮大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在这一宏伟目标中,龙岩市发展的主旋律就是加速推进工业化。民营工业是龙岩市整个大工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因此加速推进民营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龙岩市如期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工业化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龙岩市民营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
(一)民营工业快速发展,成为龙岩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93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976家的96.2%。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总产值435.27亿元,比2000年增加390.68亿元,现价年均增长38.5%,年均增幅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高10.4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7%上升到80.9%。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41.27亿元,比2000年增加126.7亿元,现价年均增长38.3%,年均增幅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高12.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5.6%上升到69.1%。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56.39亿元,比2000年增加196.45亿元,年均增长23.1%,年均增幅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高10.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固定资产原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8.4%上升到91.5%。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4家,其中民营工业企业33家;2007年全市超亿元工业企业100家,其中民营工业企业91家。近年来龙岩市民营工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无论是总产值、增加值还是固定资产,年均增幅都在20%以上且都比整个规模工业增幅快10个百分点以上,总规模已成为全市工业的主体,成为龙岩市国民经济新一轮大发展的主要增长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民营工业企业平均规模有所扩大,但小型企业仍是主体
2007年,龙岩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达到4635万元,比2000年增加2695万元,增长125%。但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达到5513万元,民营工业企业平均规模只有全市工业企业的84.1%。在全市939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中,年产值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708家,占75.4%,但总产值仅207.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比重仅47.7%。
(三)民营工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高新技术、外向型企业少
目前,龙岩市民营工业企业大多是投资少、进入门槛比较低、传统技术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据统计,2007年龙岩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73.6%、
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88.6%。2007年,龙岩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民营工业企业仅8家,出口创汇工业企业仅84家,仅占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总数的0.8%和8.9%。
(四)国家级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少
截至2007年底龙岩市累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两件、中国名牌产品4个,分别占福建省中国驰名商标66件、中国名牌产品100个的3%和4%,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水平。同期泉州市共获中国驰名商标28件,中国名牌产品46个;厦门市获中国驰名商标13件,中国名牌产品19个。
(五)企业家队伍素质不高,
培训滞后
龙岩市著名民营企业家为数很少,龙岩市高层次正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作仍然严重滞后。到2007年底,全市获得国家承认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的高级
企业管理人员仅87人。这项培训与沿海发达城市比,差距很大。龙岩市职业经理人资格培训尚未形成应有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