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村官现状的调研及思考(2)
2017-08-18 01:58
导读:在尊重大学生意愿、从优选拔的同时,要着眼于本乡本土、愿意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他们熟悉村情村俗、和村民联系紧密、日常生活方便,特别要把那些回乡
在尊重大学生意愿、从优选拔的同时,要着眼于本乡本土、愿意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他们熟悉村情村俗、和村民联系紧密、日常生活方便,特别要把那些回乡创业初有成效,能力强、作风正的人作为村干部人选。
要不断加强适应性培训。对新选拔的大学生村官要进行尽早进入状态的上岗培训,对在任的要实行年度培训或不定期集中学习,重点培训学习法规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工作方法等;要锻炼应付事务的能力,引导他们认识农村实际,学会处理农村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要加强联系和关爱,设立专门的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联络机构,经常性地举办联谊活动、谈心活动、经验交流活动。
建立大学生村官“分类晋档,勤绩联酬”的目标考核体系。每年度由村级两委、当地群众、上级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评,并建立业绩档案。同时,把激励、退出机制结合起来,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实行发展党员优先、选用支书优先、推荐荣誉优先等。对业绩不明显、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组织考察确认,予以淘汰退出
2. 建立大学生村官队伍后续保障机制
为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政府应努力解决好承诺兑现问题。在赋予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时,要考虑兑现的现实和可能性,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招考,可适当考虑为做过“村官”的大学生考试加分的优惠政策。
各级政府应努力在财力方面予以倾斜,特别对于村级集体收入少或空白的村,市、县(市)、乡财政要按一定的比例负担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同时,激励大学生村官,通过创业效益来提高收入水平,形成既有稳定的财政供给,又有活动的效益补贴的收入机制。
对于村民自治和乡镇机构改革形成的客观限制,可实行身份与岗位分离制度,即户口、单位管辖等在城里,工作岗位却在农村,服务期满可自主决定去留,保证“才”源不断。对大学生村官需要或要求选举进入村委班子的,可探索诸如“荣誉村民”等机制,解决好选举身份问题。
大学排名
3.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干事创业
可建立村干部帮带、乡镇领导帮教、县直局委帮扶和联系的“三帮一联”制度,特别要重视对大学生村官创建项目的帮扶,政府部门在政策环境上要给予优惠,金融部门在信贷资金上要给予扶持,帮助他们尽早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能人。
应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知识丰富或一技之能,引导他们兼当农村急需的政策
辅导员、信息解读员、技术“放样”员、资金融通员等。要明确服务对象,明确服务内容,让大学生村官充分地把“才智”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