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全部作者: 苗大刚 隋淑英 朱平 赵红梅 第1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纤维新材料及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摘要: 使用不同的醛对甲壳素纤维上的氨基进行保护,然后对保护过的混纺织物进行染色,染色后用稀酸脱去氨基的保护基。通过试验,确定了用水杨醛作为氨基的保护基,染色后的织物用3g/l硫酸在40℃处理20分钟即可去除保护基。结果表明在该工艺条件下,甲壳素/棉混纺织物匀染性得到提高,对抗菌性和皂洗牢度影响小。 关键词: 甲壳素/棉;氨基保护;西佛碱;匀染性;K/S值; (浏览全文) 发表日期: 2007年08月04日 同行评议:
文字及数据处理不够严谨(下面举例几点):1.所使用的的混纺织物,其甲壳素/棉的含量,在试验中所用的分别为5/95、12/88两种,而试验材料中说明的均为5/95;2.在图3(上染速率曲线)中表示为“上染百分率”,而试验方法中表示为“吸附百分率”,究竟是“上染百分率”还是“吸附百分率”;3在测试染色牢度时,水洗、干湿摩擦牢度均为4~5级,只说是选用活性兰X-BR染色,没说明染色深(浓)度为多少(染色深度与色牢度关系很大);. 4.从图3中看:用活性KN-G翠兰染色,染色时加碱了没有。若加的话,是染色开始加还是30分钟后加。若按照试验方法中表示的是染色30分钟后加,那么曲线成此形状任何解释(说明碱的加入影响不大)?!5.再从图3中看:染色时间达17~18 min,纯棉织物上染百分率只有3%左右(这怎么解释)。而从甲壳素纤维曲线来看,染色7~8 min时是个转折点,此点前后均为直线(是否能解释1下,为什么),此曲线的染色温度是多少(是否60℃),上染百分率接近100%(染色深度为多少)!总之本中文字及数据处理不够严谨处很多,望作者能很好修改。本文主要叙述甲壳素/棉混纺织物在染色时,由于甲壳素纤维对染料的上染速率太快,易造成染色不匀现象。作者采用水杨醛对甲壳素上的氨基进行保护然后染色,染色后再用稀硫酸处理织物去除保护基,从而得到匀染性较高的混纺织物。为了更能证明水杨醛对甲壳素纤维保护后的染色效果及染色后再用稀硫酸处理去除保护基的效果,是否建议作者再补做2个试验:⑴将甲壳素/棉混纺织物经水杨醛处理前后织物分别测定其上染速率曲线,观察变化情况,以证明保护是成功的,效果是明显的。⑵用水杨醛对甲壳素上的氨基进行保护后的织物(不经染色)然后用稀硫酸等处理去除保护基,再做红外光谱,结果是否又如图1相似,从而证明确实保护剂被去除了。上述建议供作者参考。
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