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全部作者: | 闫晓 车得福 徐通模 |
第1作者单位: |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摘要: | 煤中氮元素的有机形态决定煤热解、氧化等过程中氮元素的热迁徙规律,不同形态的氮有不同的反应路径并产生不同的氮氧化物。因此煤中氮的有机形态研究,是研究煤转化利用过程中含氮污染物排放规律的基础。利用红外光谱法对铜川原煤及其干燥后的煤样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不同粒径煤样对红外谱图的影响。得到不同工况下煤样的FTIR谱图。3040cm-1附近的吸收峰是煤中羟基与吡啶环上N原子形成的氢键振动,说明煤中含有吡啶型氮;对比干燥前后煤样的红外谱图,可以发现吡咯环上N与氢形成的氢键在3400 cm-1附近引起的中强峰,证明了煤中吡咯型氮的存在;3700 cm-1和3650 cm-1两个吸收峰的存在,说明了芳族伯胺基团的存在;同时,腈类物质中C≡N键也可以利用红外谱图检测到,说明煤中含有腈类物质。结果表明,铜川贫煤中氮元素主要是以吡啶、吡咯以及氨基的形式存在,并存在腈类C≡N键的结构形式。 |
关键词: | FTIR;煤;氮;定性分析 (浏览全文) |
发表日期: | 2004年09月23日 |
同行评议: | (暂时没有) |
综合评价: | (暂时没有) |
修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