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全部作者: | 李丽华 郑新奇 象伟宁 |
第1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土地科学技术系 |
摘要: | 建筑密度是研究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1个重要指标,本文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天安门旗杆为中心,采用缓冲分析和区域切割法对北京市的建筑密度在环形带及扇形方向上进行变化分析,旨在寻找可能的空间分布规律。扇形分析结果表明,在地理条件优越的东南及南部地区建筑密度较高,西部和北部由于地形的影响密度较低。环形分析结果表明中心老城区的建筑密度最高,随着离城区距离的增大,建筑密度总体上呈递减状态。中心城区(1、2、3环形区,距离中心区约7.5km)平均建筑密度约为26%;城乡结合部(10~20环形区,距离中心约25km~50km)平均建筑密度约为9%;远郊区(环形区20以后,距离中心区大于50km)平均建筑密度不足3%。 |
关键词: | 建筑密度 缓冲分析 城乡结合部 梯度 远程下载 (免费PDF全文) |
发表日期: | 2006年09月28日 |
同行评议: | 能够运用先进的GIS技术对北京市建筑密度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虽然没有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但是运用了新方法、新技术,结果验证是合理正确的,为以后实现管理、分析、决策自动化、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具有1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摘要和结论欠精炼。 |
综合评价: |
![]() |
修改稿: | |
注:同行评议是由特聘的同行专家给出的评审意见,综合评价是综合专家对各要素的评议得出的数值,以1至5颗星显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