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考历史复习要“重理解”、“善比较”

2013-05-09 18:12
导读:历史学论文毕业论文,高考历史复习要“重理解”、“善比较”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一、重理解     理解

  

    一、重理解
    理解能力,是近年来历史高考能力要求中最基本的导向。理解能力,不仅限于在材料解析题和词答题中考 查,在选择题中也成了能力考查的基本内容(自93年以来,达到50%以上),即使单考“背功”的填空题,自9 5年以来,也在向考查理解能力的方向改革。95年,首次出现了“以文代图”的填空题,此题变单一的文字记忆 为由文字转化为地图的双向记忆。此题获得了成功。此题虽然在本质上还不是理解式的填空题,但它是一块“ 示路石”:填空题也能改革,也能变化对能力考查的内容。96、97年的填空题,理解式填空题便占了填空题总 数的40%。
    对历史的理解,是对历史进行分析、概括、抽象的基础和前提,它伴随着分析、概括、抽象等思维活动的 始终。要真正理解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理解历史人物的观点、立场和个性特征,实际上 非常不容易。它需要对其历史大背景全面、准确的掌握,需要用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作为参照,它需要丰富的 想象、联想和类比等形象思维过程。作为理科的理解能力层次也许较低,但作为文科的理解层次、特别是作为 历史学科的理解层次实际上是相当高的。因为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就很难,它却要求理解已经成为历史的人 和事,当然就更不易了。因此,现阶段高考历史试题将理解能力作为考查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最基本的要求, 标准并不低,实际上已经难倒过相当多的考生和教师了。95年的第30题,要求考生对法国里昂工人的“人人自 由平等”的起义口号和英国宪章运动中的“我们要求普遍选举”的要求所作的评价作出正确选择,它所考查的 思维能力是理解,结果全国平均有86%的不及格。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对理解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是要培养学生理解教材的能力。高考历史试题虽然不拘泥于教材的文字表述 ,但它的基本内容出自于教材,它的能力要求蕴含于教材之中。简言之,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现将透彻 地理解教材的基本标准列举于下:一,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上所表述的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 发展的阶段特征、历史结论及其关键词句;二,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分散于各章节之中的同类型、同主 题的历史知识;三,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因受篇幅所限在教材上所没有展开的历史情景;四,能全面、 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编写者在此章彼节中所运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五,能全面 、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教材表述过的、但不同于教材表述角度的历史。透彻地理解了教材,也就获得了高考所要 求的理解能力。因为这五个方面,实际上是高考命题者选点、编题和拟答的出发点。对此,我们就第一个方面 ,用近年来的编拟理解式试题难度较大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为材料,进行例证说明。
    (1)关于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命题者根据教材上所引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话及“废除奴隶主 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等内容所隐含着的商鞅变法曾遇到过巨大阻力的事实,以此为切口,编拟了95年第1题。 此题在题干中引用《史记·商君列传》中的一段材料:“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然后在题枝中列 出商鞅变法的内容,让考生选出其中属于“多怨望”的原因。此题是“考查对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中国 》96.2赵世培《高考历史试题的情境与设问》)。(2)关于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关于“闭关政策”,只在古 代史教材上有一句话:“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没有讲它的具体含义。但它在教材 上是作为“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的表现列举出来的,并且在近代史的开篇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目中,又讲了“皇帝和多数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结论及其材料。命题者便在综合了这些史 料后,编拟了干扰性很强的95年第5题,要求考生准确理解“闭关政策”这一历史概念:“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3)关于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后,俄国便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此后直到 20世纪初的俄国,最基本的历史特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势力的存在。因此,此时 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发展资本主义与封建农奴制残余势力的矛盾,要完成的首要革命任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任务。教材没有直接说明这点,但展示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状况。命题者以此为切入口,编拟了有相当难度的 97年第42题,要求考生填出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4)关于对历史结论的理解。关于1927年大革命的失 败,教材只作了如下表述:“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终于全面破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教材不但未解 释“为什么说失败了?”,反而有这样的评论:“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 力以沉重的打击”。若读书不认真,不能联系大革命发起的背景、国共合作的宗旨,对这个本很客观的历史评 论,学生容易忽视关于“大革命失败了”的历史结论,甚至认为“大革命”没有失败。因此,就谈不上理解这 一历史结论了。命题者以此为切口,编拟了很具迷惑性的96年第15题,看学生是否认识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 所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完成。(5)关于关键词句的理解。教材关于1975年邓小平复出后的“全面整顿 ”是这样表述的:“实际上是系统地纠正‘文革’的错误”。这里的“实际”,与?实质”、“本质”意同, 即“全面整顿”就是否定“文革”。命题者以这一关键词为切口,编拟了干扰性很强的97年第17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透彻理解教材的基本方法是: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反复地仔细地读教材,这样才有可能透彻得如 同教材的作者;二,阅读教材目录、《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中的“知识范围”和精编的专题资料和国别 史资料,以从宏观上和不同于教材的角度全方位地把握教材内容;三,用“为什么?”、“还有什么?”发现 教材因篇幅所限而留下的“空白”,以发现“文眼”(“文眼”就是命题的“题眼”);四,用政治的、经济 的、文化的、军事的、人物的、综合的等试题的答题一般思路,检查掌握教材的透彻度;五,让学生自己尝试 编拟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试题,以发现教材“背后”所隐藏的历史问题等。
    二、善比较
    历史比较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历史和现实问题时所使用的基本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许多熟视无睹之中的十分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地掌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过 程及其特征、本质、规律和历史地位,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及其历史意义;比较题能在不增加试题量的情况下 ,扩大考查的覆盖面。因此,历史高考中,比较题便成为一种基本的具体题式,近年来更是成了最基本的题式 (见下表)。我们备考要特别注意研究这种试题解法。
    附图{图}
    因题型不同,比较题的具体解法也不尽相同。
    1.选择比较题的解法。(1)本质比较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解答比较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性质、地位,要 求比较某项重大历史措施的实质等选择题。97年第5题,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的社会经济主 张,运用此法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代表了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理想,《资政新篇》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 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所以,便能作出“互相矛盾”的正确选择。(2)特征比较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解答对历史 事件、历史现象在不同阶段的表现特征,或在同一阶段的不同方面的表现特征进行比较的选择题。对97年第8题 作如下分析:“门户开放”前,美国的侵华政策主要跟随于英法,没有特别于英法之外而有利于美国的可能, “门户开放”后,便有了这种可能。有了这一认识,便能排除此题的A、B、C、三项的干扰,选择D项。(3)主次 比较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解答对主次原因、主次目的、主次现象、主次特征等进行比较的选择题。97年第16 题,要求选出“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 结论(当然离不开联系有关所学):历史上凡是国民经济被严重破坏、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时,从根本上讲 ,原因在主观方面的错误,反之亦然:凡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质量较高、持续性较强时,主要原因在于主观 指导的正确。有了这个认识,便能坚定地选择"C"(客观方面是一种“自然存在”,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某种破 坏作用,除了毁灭性的地震、火山爆发外;主观方面则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符合客观实际,经济发 展就好,这种“能动性”不符合客观实际,经济发展就不好,甚至“发生严重困难”)。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填空比较题的解法。填空题是个古老的题型,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命题人锐意改革,自96年开始,填空 题中出现了新鲜面孔,有了考查更高思维层次的填空题。就这两年的填空题看,主要考查理解能力,但所用题 式,则是比较题。96年第43题,要求比较与克利福特主张具有一致性的主义,以填出杜鲁门主义。97年第42题 ,要求比较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矛盾,填出主要矛盾。现就这两题的内容看,可套用选择比较题的解法:“实 质比较法”和“主次比较法”。但因是填空题,在试题中未将对比项列出,所以,它需要再现对比项,因此, 在套用时,宜增加“再现”二字:“再现实质比较法”、“再现主次比较法”(填空比较题也许不只这两种解 法,但要概括出更多的“理论”——解法,需要更多的“实践”材料——不同思维层次的比较填空题)。
    3.材料比较题的解法。由于材料解析题所选史料内容的无限性,设问角度的多样性,因此它的具体解法很 难归纳全面,现就上表中的材料比较题进行分析,概要归纳几种解法:(1)语文比较法。上表中含有比较要求的 材料解析题,自94年以来共有10道,其中,有7道题仅限于对材料自身内容作比(94年第38题第3问、第39题第 3问、第40题第1、2问,95年第40题第2问,96年第44题第3问、第45题第2问,97年第45题第2问。这7道题中各 有一问或两问有比较要求,所以将它们看成比较式试题),考查的是“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历史学科能力, 但它的解答过程主要是语文知识+历史常识,且语文知识占主导地位,故命之为“语文比较法”。在解答这类 材料比较题时,只要充分应用语文知识的字、词、句、语法、中心思想、论点、论据等知识,再结合史料所透 露的有关历史信息,就能答其设问之所答。(2)趋势比较法。上表中还余下的3道题,是95年第38题、96年第46 题和97年第46题。这3道题中,95年第38题的第4问,要求通过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比较出中 外不同的社会环境。96年第46题共两问,都要求比较:比较高、低收入的经济发展趋势,它们之间的经济 状况变化及其影响;比较高收入国家中三种类型的实力及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97年第46题要求对“西进运 动”的多种结果进行评价。这三个题中的四个设问,都涉及到了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基本存在及其历史发展的基 本趋势,故命之为“趋势比较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解答一因多果、同途殊归、现象本质等类的材料比较 题。解答这类题,要根据史料所限定的历史时期,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对考生来 说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结果),按照试题的对比项进行分析、比较。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问答比较题的解法。问答题是现行高考主观试题中,主观性最强的试题。它不受填空式主观题的陈述句 的限定,也不受材料解析式主观题的材料内容的限制(材料问答题中的材料内容也不能完全限制)。它设问灵 活,作答完全依赖于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所以,它的具体解法较材料比较题的解法,更难归纳全面 。现就上表中所列的4道问答比较题,概括出如下两种解法:(1)背景比较法。它主要用于对历史上某些政策、 措施、主张(思想、言论)进行比较的问答题。在解答这类比较题时,将试题中所列“比点”(有些未列出, 需要考生自找“比点”),放到特定历史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去分析、比较,即联系历史背景分析 、比较,就能抓住所比之点的实质及其相同或不同的历史影响之所在。93年第51题、94年第42题、95年第41题 ,适宜用这个方法进行解答。(2)全面比较法。它主要用于要求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全面比较的问答题。 任何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存在都有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特征)、性质、结果、影响(意义),对此 ,命题者可以就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进行比较题题式拟题,也可以作全面比较题题式拟题。解答96年第48题, 宜用全面比较法(如何比较原因、比较过程、比较特点等,属于另一个问题,对此可参见《历史学习》97年第 6期聂幼犁的文章)。
    掌握高考比较题的解法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比较能力的获得,比较方法根植于比较能力之中。如何培 养比较能力?这属于另外一个问题了。


关键字:
    上一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何认识中学历史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