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戊戌维新》课堂实录及评析

2013-08-14 01:04
导读:历史学论文论文,《戊戌维新》课堂实录及评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叶永广执教 陆满堂评析)     师:甲午

    (叶永广执教 陆满堂评析)
    师: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生(齐):面临被瓜分的局面。

  
    师:对!“瓜分”这个词很形象地说明了当时的局势。
    [映示投影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形势国》]
    师:(指图)1897年11月,德国首先出兵强占胶州湾,这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信号。接着,俄国要东北 、法国要两广,英国要长江流域,日本人来了、美国人也来了。眼看中国就要四分五裂,怎么办?中国的出路 在哪里?民族的希望在哪里?有句名言:兴亡——(学生呼应:匹夫有责)[评述:教师动情,群情激愤 ,这为学生认知和思考创造了良好的气氛。]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探求救国的道路。于是,民族资产阶级 中的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课题:第三节,戊戌维新)
    师:我们首先要了解变法经过。
    (一)变法经过(板书)
    师:既然是变法,那就必须得到清朝皇帝的同意,当时的清朝皇帝是谁?
    生(齐):光绪。
    [映示幻灯片:《光绪皇帝像》]
    师:又是谁促使这位年轻皇帝下了变法决心呢?
    生(齐):康有为。
    师:康有为作为维新派的领袖人们,看到形势危急,他心急火燎地从广州经过上海赶赴北京,又一次向光 绪皇帝上书,这已经是他第五次上书了。他指出,形势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地步,再不变法,将会怎样?
    生(齐):国将不国。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师:那么光绪看了这份上书后,又是怎么表示的呢?
    生:光绪流着眼泪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
    师:其实,他也不愿做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光绪皇帝从四岁登基做皇帝以来,实权一直掌握在慈禧 太后手里。成年以后,他接受了维新派思想的影响,很想有一番作为,但处处遭到太后的阻挠。他想通过变法 来摆脱慈禧太后的束缚,夺回统治权,这也是他下决心变法的一个主要原因。[评述:通俗地说明了主客观原 因,点出了光绪帝的局限性,为尔后变法的失败埋下伏笔。但对其不甘作亡国之君还应强调一下。]为了变法 ,光绪帝颁布了《定国是诏》(板书)
    师:“国是”就是国家的方针大计,“定”就是确定,《定国是诏》就是确定国家方针大计的诏书,这个 诏书的颁布意味着什么?
    生:变法的开始(板书)
    师:时间是在1898年6月11日(板书)
    这一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上称为“戊戌变法”。接着,光绪帝组织了变法班子,将康有为、谭嗣同等人 分别调入总理衙门,军机处任职,参预变法。然后,从变法开始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光绪帝一共颁布了一百多 道诏书。这些诏书包括了哪些内容(板书)。
    [映示投影片:《变法法令的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联系变法内容的具体条文,说一说这些措施对哪些人有利?对哪些人不利?为什么?
    生:“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一条对老百姓有利,这样老百姓就能上书皇帝发表自己的意见,使 符合人民的利益。而对封建官僚不利,他们将失去独裁的权利。
    师:那“民”在当时是不是提“老百姓”呢?其实,一般老百姓在当时多数没有文化,再说整天得为生活 奔波,哪有什么时间和心思上书皇帝。这里的“民”是相对于“官”而言的。主要是指那些有钱、有文化,想 参预国家政权的民族资产阶级。[评述:具体解释“民”的含意是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变法的性质 ,并且也有利于分析说明变法失败的原因。]大家想一想,这一条主要反映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生(齐):民族资产阶级。
    师:政治上的改革还有“改订律例”就是要改革一些法律条文,废除残酷的刑法,“裁撤冗员”,“冗” 是什么意思?
    生:多余的意思。
    师:对,就是要精简政府机构,陶汰多余的官员。那么“澄清吏治”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要整治那些贪官污吏。
    师:是啊,这样一来,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官僚,那些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的官吏,他们就要被摘 去顶戴花翎,罢官撤职。大家再联系其他条文,谈谈自己看法。
    生:经济上改革财政等措施,对慈禧太后等统治者不利,有了种种限制他们就不能象以前那样随便用国库 里的钱塞自己的腰包。
    师:经济上还有两条:一是设两局,二是办两会,这两条措施有什么作用呢?
    生:有益于发展经济。
    师:以前,工商业一直受到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现在由国家来鼓励工商业发展,这有利于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这一条对哪些人有利呢?
    生(齐):民族资产阶级。
    师:军事上有两条,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管理训练方法,提高陆、海军的战斗力。文化方面的措 施又对谁有利呢?
    生:对广大人民有利,可以有更多的人学到文化,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技术的传播。
    师:好。我们已经讨论分析了具体内容,这些内容都围绕一个“变”字,既有改革旧的,又有推出新的。 如果让我们把这些变法的作用总的概括一下的话,可以引用课文的哪一段文字呢?请大家把这一段文字一起读 一下。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学生齐读课文52页最后一段内容)
    [评述:有了前面具体议论的基础,在此集体朗读课文是可取的。这可以使学生对于变法的作用加深理解 和加强记忆。]
    师:变法法令虽然一道又一道传出紫禁城,可是结果怎么样呢?只有一个地方在执行。什么地方?
    生(齐):湖南。
    师:其他各省的巡抚老爷要么阳奉阴违,要么置若罔闻,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变法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师:这又是些什么人呢?他们中有守旧的官僚;有那些贪赃枉法,将要被撤职的官吏;靠八股文升官发财 的人,都是一些封建顽固派,他们强烈反对变法。那末他们为什么敢于违抗圣旨呢?难道他们不怕掉脑袋吗?
    生:有慈禧太后撑腰。
    [映示幻灯片:《慈禧太后像》]
    师:对,在他们背后还有一个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她是封建顽固派的总代表。变法刚刚开始,她就采取 了一系列反对措施。就在变法的第四天,她就强迫光绪皇帝下命令,免去了一个人的职务。是谁?
    生(齐):翁同和。
    师:翁同和与光绪皇帝是什么关系?
    生:是光绪皇帝的师傅。
    师:他是支持变法的。免去他的职务就等于砍掉光绪帝的左右手。第二步就要让荣禄掌握兵权。荣禄和慈 禧什么关系?
    生:亲信、宠臣。
    师:让他掌握军队,就是抓住军权。慈禧还要废黜光绪。形势越来越紧张,眼看变法就要夭折,光绪帝急 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连忙通知康有为、谭嗣同等人,要大家拿主意。大家想了半天,也拿不出任何有 力的措施,最后只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他是谁? 大学排名
    生(齐):袁世凯。
    师:为什么找袁世凯?
    生:袁世凯是荣禄部下,掌握兵权。
    师:还有什么原因?
    生:他也参加过维新派组织。
    师:所以维新派想,能把他争取过来,或许有些希望,可袁世凯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会不会帮助维新派 呢?请大家看看课文小字段的介绍,能不能用些词语将他的为人概括一下。
    生:见风转舵,窥探风向,两面三刀。
    师:总之,这是个阴险狡诈,人格卑鄙的投机分子。果然,面对着来访的谭嗣同,袁世凯演了一场骗人的 把戏。表面上,他满口答应,要保护皇上,诛杀荣禄,甚至拍着胸脯说:“我杀荣禄,不过杀一条狗而已”。 “没有关系,你们放心好了”!其实,第二天晚上,他就急急忙忙赶到天津向荣禄告密。荣禄又连夜赶到颐和 园,把情况告诉了慈禧太后。这样,导致变法失败的政变终于发生了,这一天是1898年9月21日,历史上称“戊 戌政变”(板书)。
    师:这天凌晨,慈禧怒气冲冲地带着大队人马冲进紫禁城,劈头盖脸地骂了光绪帝一顿,把他囚禁在中南 海瀛台,宣布自己亲政,下令废除变法法令,同时下令搜捕维新派,就这样,维新变法从开始到失败,总共持 续了一百零三天,历史上称为百日新政(板书)。
    师:康有为、梁启超事先得到消息,逃往国外,但还有六位维新志士被捕遇害。让我们一起把这六位志士 的姓名读一下。
    生(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师:这六人历史上被称为:戊戌六君子”,人们将永远记住他们。六君子中,最使人怀念的是谭嗣同。本 来,他也得到消息,完全可以脱身,可他有没有走呢?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生(齐):没有。
    师:为什么不走?他说,“各国变法都要流血,今天中国还没有为变法流血的人,这是国势不振的原因。 我谭嗣同愿意做第一个这样的人”!
    他表示要为变法而献身,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来唤醒民众。以后在监狱里,在刑场上,他都表现出视死如归 的英雄气概。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放映故事片《谭嗣同》片断:《谭嗣同刑场就义》]
    师:看了这段录象,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影片通过哪些镜头来具体表现谭嗣同的崇高品格?可以联 系课文的有关内容。大家可以先自由议论一番。
    (学生前后左右分组议论)
    生:谭嗣同在刑场上挣脱刽子手的摆布,高呼口号:“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表 现了他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精神,我很受感动。
    师:这组镜头确实很感人,面对屠刀,他面不改色,昂首高呼,仰天大笑,这喊声,这笑声,震撼人心, 充分体现出舍身为国、视死如归的高尚人格,这种人格也正体现出中华民族“舍身取义”的传统美德。还有谁 来谈谈感想?
    生:我看到这样一个镜头:谭嗣同看到断头台上有一个翻倒的小虫,他轻轻地把小虫吹开,这说明他很有 同情心,连这么小小的生命都非常爱惜。
    师:是啊,他不愿意看到这个小小的生灵无辜丧生在屠刀之下,可见,他是那样地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但是,为了唤醒民众,他却甘愿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这个细节也表现谭嗣同面对死神,从容不迫。设想一下 ,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恐怕连自己都顾不上,哪还会去理会一个小虫呢?另外,当谭嗣同在刑 场上看到妻儿带了棺木前来送别时,他有什么反应?这些反应包含人物怎样的情感?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生:谭嗣同向妻儿低头告别,内心非常悲痛。
    师:确实是悲痛万分。虽然谭嗣同是一个性格刚强的维新志士,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难道不留 恋妻子儿女?不留恋自己的家庭?他也知道,自己死后,留下孤儿寡母,往后的日子将是何等艰难。想到这里 ,他的心在颤抖。所以,他向妻子投去凄然的目光,并且低头示意,正是这种负疚心理的流露。但是,忠孝不 能两全,为了变法,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甘愿舍小家——(学生呼应:为大家),这种胸怀就不是一般 儿女情长所能代替的,这组镜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谭嗣同舍家为国的崇高形象。影片结束时,维新志士喷洒的 鲜血染红了整个屏幕。这个短短的画面,却留给我们长久的思索![评述:对这段录像,教师感情浓重地大加 喧染刻意点拨,好!虽《谭嗣同》不是历史的真实,但它刻划谭嗣同舍身为国的崇高形象是有积极意义的;学 生们确实在具体的感受中,深切地理解了谭嗣同,受到了心灵上的震撼。同时,对于加深理解变法意义,也是 有好处的。]
    我们该怎样看待这次变法运动呢?
    (二)历史意义(板书)
    生(齐):变法是爱国的,进步的(板书)
    师:为什么说是爱国的?
    生: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来挽救民族危亡。
    师:为什么又说是进步的?
    生:维新派想通过变法来发展资本主义。
    师:变法虽然仅仅维持一百零三天就失败,但对中国社会却产生了很大影响,什么影响?
    生:思想启蒙作用?
    师:为什么这场变法又那么快就失败了?出现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剧呢?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是不是从内因和外因这两个方面找找原因?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失败原因
    生:外因是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
    师:封建势力顽固强大,他们和帝国主义勾结,他们是不允许中国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那么内因 呢?
    生: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师:对了。维新派虽然为变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既不想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也不敢触动帝国主义 ,却幻想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企图通过改良使中国富强,这是一条走不通的道路,最后只能是失败。通 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悟出一条什么真理呢?
    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没有成功的可能。
    师:对!那么哪个阶级哪条道路能救中国呢?这个问题就让以后的历史来告诉大家吧。
    [映示投影片:《课堂练习题》]
    填写出戊戌维新中的四位历史人物:
    为走救国之路,______再次上书,
    不作亡国之君,______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______发动政变,
    以血唤醒民众,______慷慨就义。
    师:我们一齐把答案读一下。
    生(齐):康有为、光绪帝、慈禧太后、谭嗣同
    [评述:本习题,通过填写历史人物,实际回顾了戊戌维新运动的整个历史过程,有助于基础知识的落实 。]
    [总评]叶永广老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着眼于素质教育,使本堂课相比过去一般课堂教学来说,较为洒 脱,更觉是一堂历史课。
    概括而言有下列特点:
    一、教育目标明确,紧紧围绕主题。本课在落实知识要点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于戊戌维新变法的爱国性质 ,进步意义,以及失败原因有了明确的认识。通过对谭嗣同献身行为的具体讲述,强化了这一主题意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以人物为中心,展示历史画卷。社会历史是人物活动的过程;唯有人物的活动,最能展现历史的画卷 。本课具体讲述了主要人物的行为,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和生动情景。
    三、运用电教手段,加强教学效果。本课投影片和电影片断的选用是得当的。《谭嗣同刑场就义》是经过 精心选择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本课是一堂有益于素质教育的好课。


关键字:
    上一篇:HTV: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新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