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S.370(5)号残卷所涉及的吐蕃史的几个问题(2)
2013-10-18 01:09
导读:敦煌的这份写本还有一些 内容 可供我们挖掘与 分析 ,比如它所涉及的在吐蕃 时代 比较流行的一类思想观念就值得我们有兴趣再进行探讨。 首先,该写
敦煌的这份写本还有一些 内容 可供我们挖掘与 分析 ,比如它所涉及的在吐蕃 时代 比较流行的一类思想观念就值得我们有兴趣再进行探讨。
首先,该写本在行文中运用了一种循环论 历史 观,带有浓重的吐蕃色彩。类似这种行文我们在其他敦煌藏文写本中也有发现,吐蕃时代的碑铭刻石也有相似的观念。
循环论历史观是古代亚欧大陆曾经广泛流行的一种思想,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历史是以循环的方式不断重复、演变的。一般这种历史观都对历史加以一定的分期,第一阶段总是最完美的时代,此后一代不如一代,直至最后人类导致自我毁灭,类似的历史又会重新开始。S.370写本就持有这种历史观和类似的阶段划分,它将松赞干布时代与赤松德赞时代视为一个连续的礼敬佛法的完美无缺的阶段,这一时代的特色是:“吐蕃大地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疠疫休生,人们完美的品质和端正的行为增多了,人们不再违背天神和人类的礼仪”,“由于对一切都有爱的情感,无人进行偷窃和抢劫,无人干撒谎、私通之类的荒唐事。”松赞干布与赤松德赞两位君主也因创造出这一辉煌的时代而被视为与天神相等同,甚至超过了天神。但是接下来的时代就显得很糟糕,宗教衰微了,宗教戒律、人类道德、 法律 、对真理的追求都面临考验,还遭到怀疑。无疑,这个时代与前面的时代是不能相比的。我们前面引用过的《第穆摩崖刻石》也是有类似的历史观,并且明确地把赤松德赞时期以前的历史称为“神人未分的时代”,后来的时期则为“苛税杂赋盛行的时代”。
以“神人未分的时代”及“苛税杂赋盛行的时代”划分历史的作法在伦敦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收藏 的原编号为S.733 与S.734号两份敦煌藏文写本中也可找到。比如S.733号写本称最美好的时代是“神在人世的阶段”,最差的时代是 “欠债与捐税的时代”,美好的时代神与人生活在一起,宗教盛行,人人都讲戒律道德,因此人们都能活一百岁。“欠债与捐税的时代”情况是每况愈下,所有人的心都变坏了,寿命也变短了,宗教也遭到无礼的待遇。S.734号文书也称第一个时代是“神人未分的时代”,接下来的时代则是“没落的时代”,一代不如一代,所谓“儿子比父亲坏,孙子比儿子坏,一代比一代坏, 甚至在身体上, 儿子也比父亲矮。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关于敦煌写本所具有的这种循环论历史观,英国学者托马斯认为是中亚拜火教、摩尼教、基督教或者还有早期希腊的 影响 。但由于在吐蕃本土与敦煌写本处同一时期的一些石刻碑文也反映出这种观念,而且在佛教徒与苯教徒中间流行,显然在它们所包含的文化成份中,吐蕃的成份应占主体,外来的成份应该也有,但不会很多,因为诸如“人神未分的时代”这种观念在拜火教、摩尼教、基督教中是没有的,在历史阶段的划分上,拜火教、摩尼教、基督教等基本是四阶段划分法,且其所具有的历史观我们一般称为“末世论”历史观,与循环论历史观有本质的不同。
S.370写本还有一个说法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即在它的行文开头,说:“人类之主、天神之子,杰出的统治者松赞曾神妙地暗示,他和赞普赤松德赞将给西藏大地上所有众生带来智慧。”这句话显然是针对松赞干布著名的预言(遗训)而言的。 现代 学者中有不少人认为松赞干布的遗言乃是后人的假托伪造,其时代不会早于12世纪。但是,在公元8世纪末9世纪初的写本中却已表明在当时,吐蕃已流行类似“松赞干布遗训”这样一类著作。从P.T.1288号文书即《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中的《赞普传 记》所保存的有关松赞干布生平事迹的故事看,为后世史书大加赞扬歌颂的那些业绩基本都已具备,这一点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说明在吐蕃王朝中后期,吐蕃宫廷史官或文人已经将松赞干布加以神化了,而所谓的松赞干布去世前预言未来历史的故事,也已经编造成功,并与赤松德赞联系到一起。因此,如《松赞干布遗训》、《玛尼全集》、《五部遗教》、《拔协》、《红史》、《贤者喜宴》、《汉藏史集》等等史书记载的松赞干布说在他去世后第五代的以 “德”(lde)字命名的君主会大兴佛法的遗言在当时已经流行,而且还有与其相配套的完整故事,如声称赞普的预言被噶尔·东赞书于铜版上,置于秦浦宝库内。后来赤德祖赞看到此铜版,以为预言中的“德”字之王就是他自己,但真正的应预言而生的君王实为赤松德赞等等,以增加人们对之相信的程度。无疑,我们所分析的这份敦煌写本可以说是最早显示这种预言故事的文本,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我们对于10世纪以后一批历史著作尤其是一些“伏藏”著作的信心,这些史书中有关吐蕃王朝历史的记叙的确是参照了不少吐蕃档案材料,并相对忠实地将之引叙下来。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孙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