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汉帝国政府的儒家化转向(2)

2014-03-08 01:32
导读:不仅文吏本身有儒化的倾向,他们的后代对儒术的兴趣更值得注意。据《汉书·张汤传》:张汤虽为酷吏,但他也表现出对儒学某种程度的靠拢。“是时,

  不仅文吏本身有儒化的倾向,他们的后代对儒术的兴趣更值得注意。据《汉书·张汤传》:张汤虽为酷吏,但他也表现出对儒学某种程度的靠拢。“是时,上方乡,汤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平亭疑法”。其子张安世,“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惟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其一生谦逊,“安世履道,满而不溢”。又同书《杜周传》:杜周之少子杜延年,“行宽厚”,“为人安和”,“论议持平,合和朝廷”,一改惨酷之风,并曾以儒生立场向霍光建议:“年岁比不登,流民未尽还,宜修孝文时政,示以俭约宽和,顺天心,说民意,年岁宜应。” 其孙杜钦“少好经书”,“不好为吏”。这种父子之间学术志趣的变化,至少表明儒学向的日益渗透。
  自“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汉书·武帝纪》)之后,一方面依靠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学校教授经典,另一方面依靠循吏在全国各地力行教化,儒学的价值观念已逐渐被人们认同和接受,其道义上的追求及精神价值的追求,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终于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同时,安定的社会生活给这些仕宦及富家子弟提供了从容不迫的学习条件,他们不必为日后的生计而着意去学习如文令等实用的职业技能,可以任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发展。就此而言,他们趋经向学存在着明显的非功利倾向,这同因物质利益的诱惑而发奋好学又是迥然不同的。
  
  三 皇帝的儒化
  
  汉代帝国政府的儒家化转向,还可以从皇帝与儒学的关系中看出。承亡秦之弊,汉初的几位皇帝表现出明显的非儒学化色彩。高帝起于民间,又不喜读书,他是瞧不起儒生的,甚至还有意侮辱他们。其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史记·儒林列传》)。文、景二世,与民休养,也并未特意关注儒学。“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史记·儒林列传》)。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武帝是汉代第一位具有明显儒学倾向的皇帝,然而他兴趣广泛,只不过是以儒术缘饰吏事罢了,不见得就真的推崇儒学。此后昭帝的经术知识尚处于较为浅显的阶段,仅“通《保傅传》、《孝经》、《论语》、《尚书》,未云有明”(《汉书·昭帝纪》)。宣帝虽“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但“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汉书·宣帝纪》),“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以为“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汉书·元帝纪》)。
  元帝是汉代第一位真正好儒的皇帝,与此前诸位有儒学化倾向的皇帝相比,他对儒学的热爱并不仅仅出于需要,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据《汉书·元帝纪》:元帝“柔仁好儒”,尝向宣帝进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以至宣帝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成帝之儒雅气象甚于其父,他“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汉书·成帝纪》),且“专精《诗》《书》,好乐无厌”(《汉书·匡衡传》),又使明经之士“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说《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汉书·叙传》)。元、成二帝的好儒表明他们的生活已经儒学化了,或者说把儒学生活化了,其内心世界充满着对儒学所倡导的精神价值的真挚追求。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从高帝蔑视儒生到元、成二帝的儒雅气象呢?这里的关键是以儒学为中心的皇子制度。早在汉初,贾谊就曾颇具理想化地描述过上古的太子教育制度,强调以道术智谊之士辅翼太子乃是三代所以长久的原因。他还参照古礼,比照士阶层的价值原则,希望太子能在士人的帮助下,慕义向道,德智双成。统观西汉前期的皇子教育,虽然基本上是选择有节行、通文义的长者君子作为师傅,但诸皇子所学并不一律,比如“太宗使晁错导太子以法术,贾谊教梁王以《诗》《书》”(《后汉书·班彪列传》),甚至星历数术方技博弈倡优驭射之事也往往而见。同时,皇子所学文理较浅,通习的经籍以《诗经》、《论语》、《孝经》为主,这与当时上层社会的兴趣浅淡有关。但西汉后期皇子教育的儒学化倾向明显加强,“及至中宗,亦令刘向、王褒、萧望之、周堪之徒,以文章儒学保训东宫以下,莫不崇简其人,就成德器”(《后汉书·班彪列传》),皇子教育的内容基本统一于被独尊的儒术。德行纯淑、道术通明的师傅们,不可避免地要用士阶层的文化价值以及儒家所认可的理想君主模式来教育、培养未来的国家统治者,因此,皇帝对师傅的尊重,既包含一般的师生之谊,还意味着对儒学精神价值的肯定。如此一来,儒学的精神价值,就通过宫廷教师对皇子及其他皇室重要成员的知识传授,而逐渐影响、渗透到整个上层社会包括皇帝本人,并被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化作内在的自身行为准则。 大学排名
  东汉的皇帝承续了西汉后期皇帝的儒雅气象,但作为东汉开国皇帝的刘秀对于儒术的热爱却并不来自于皇室的教育,而是来自于当时社会上儒术的广泛。刘秀虽然在名分上是高帝的第九世孙,其实他的家庭早与皇室没有什么联系了,但他受过正规的儒学教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后汉书·光武帝纪》),这与其在秦帝国绝学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先祖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就是开国皇帝身边的功臣集团素质,东汉与西汉也不一样。刘邦的军功集团中多是“鼓刀屠狗卖缯”(《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之徒,以至到文帝时还是“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汉书·志》),而刘秀周围却集结了一批好学、饱学之士,如邓禹、寇恂、祭遵等,在光武中兴的二十八将中,至少有十位史传中明确指出了其经术文化背景。
  刘秀即位后,对经术的兴趣和热情也不减当年,不仅修建太学:“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稽式古典,笾豆干戚之容,备之于列,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后汉书·儒林列传》) 而且常与大臣们讲经论学:“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后汉书·光武帝纪》) “陛下拨乱反正,文武并用,深愍经艺谬杂,真伪错乱,每临朝日,辄延群臣讲论圣道。”(《后汉书·陈元列传》) “光武皇帝受命中兴,群雄崩扰,旌旗乱野,东西诛战,不遑启处,然犹投戈讲艺,息马论道。”(《后汉书·樊宏列传》)
  明帝虽“善刑理,法令分明”(《后汉书·明帝纪》),但他不仅继承了其父在庄严的政治场合坐而论道的作风,还亲自参与、主持讲论经义的学术活动,俨然一代学术领袖和儒学宗师:“孝明皇帝,兼天地之姿,用日月之明,庶政万机,无不简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每飨射礼毕,正坐自讲,诸儒并听,四方欣欣。”(《后汉书·樊宏列传》)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相比于明帝的注重外在的排场,章帝更多的是对儒学的身体力行:“章帝素知人厌明帝苛切,事从宽厚。感陈宠之义,除惨狱之科。深元元之爱,著胎养之令。奉承明德太后,尽心孝道。割裂名都,以崇建周亲。平徭简赋,而人赖其庆。又体之以忠恕,文之以礼乐。故乃蕃辅克谐,群后德让。”(《后汉书·章帝纪》)
  皇帝的儒学化是儒法合流的关键之一。在专制体制下,尽管也有制约皇帝的因素,但实际效果通常是不理想的,所以皇帝本人的价值趋向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皇帝本人对儒学有一定程度的修习和信仰,那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① 参见阎步克:《汉代选官之“四科”标准的性质》,《阎步克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7—75页。
  ② 程树德:《九朝律考》,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75页。
上一篇:浅论开皇年间隋朝与北方民族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