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古代文学作品是古人思想感情、社会生活、人生体验的缩影。无论社会怎样进步、科学如何发达,人生的哲理亘古不变,人生的处境也不外乎顺境、逆境、绝境。古人和今人都在探寻一种有意义的人生。古代文学的人文性特点决定着其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老师应该充分挖掘这些人文因素,以文布道,因道释文。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因性格刚直触及李陵事件,又因之遭遇宫刑之辱,却以顽强的意志完成《史记》,他在《报任安书》中述说自己遭受腐刑后“忽忽如狂”的悲愤心情和为完成一项伟大事业而忍辱含垢、发愤图强的精神,以及他峻洁、刚直的人格力量无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北宋文学家苏轼一生逆境却独创豪放词派,历尽坎坷却笑对人生。苏轼思想自由、品格坚贞、坦荡、旷达,给后人创造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苏轼以“外儒内佛”的形式统一了佛、儒、道三家的思想精华,儒家的淑世精神与佛道化解人生苦难的虚幻意识互补,使他保持了做人的气节,成就了他虚静高洁的心灵和淡泊超逸的人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一个士大夫身处逆境时疏放与洒脱的人生境界与哲理人生。这些正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良好素材。当作家的情操和作品的精神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渗入学生的灵魂深处时,他们也就能建立起健康的道德感与审美感,树立起高尚的人格。
3、古代文学教学是实现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尔基曾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生活中去。”作家在审视生活中美的同时,还致力于创造文学作品的美,以提高受众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绵延五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姿的美的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古老的文学经典中体味心灵的颤动,在灵动的文学气象中追寻审美的永恒。诗经、楚辞的拙朴与浪漫,诸子百家的睿智、磅礴,汉赋的铺张扬厉,魏晋的自然风骨,唐诗的恢宏典丽,宋词的婉约奔放……我们在品味其语言音韵、领略形象意境、感悟情感境界时,更会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庄子的《逍遥游》展示的是一个消除物我界限、无所依待、优游自在的精神境界。现实中没有这样一种境界,它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共鸣,在于它能给人一种精神的休憩与自由。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及玄妙的哲理因结尾的“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的美好祝愿而使这首诗臻于天人合一的深邃境界,具有憾人心弦的永恒魅力。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作者一起去体会 “大江东去”的奔腾豪壮,我们可以同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壮之歌。 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利息一点通”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则显示出坚贞不渝爱情的巨大感染力。学生们在欣赏同时,心灵的世界得以净化,生命的活力得以激发、文学的品味得以提升,使审美教育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艺术效果。
古代文学教学担当着人文素质培养的任务,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如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的激发与挖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因此古代文学老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陈旭光.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1年8月。
[2] 叶朗.重视人文学科的教化作用[N]人民日报,1997年4月18日。
[3]刘鹤岩.关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2)。
[4]霍松林.古典文学与素质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