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介绍了山核桃溃疡病的症状、病原、病程、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以为山核桃栽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核桃溃疡病;发生;防治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是我国北亚热带地区著名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寿命长、产量高的特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山核桃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 canker of Carya)是山核桃的一种主要病害,近年来发生较为严重,特别是2002年春季,山核桃产区普遍发生该病。以宁国市为例,危害面积达到1.1万hm2,其中严重危害面积0.2万hm2,受病植株不仅影响当年的产量,而且削弱树势,导致结果树木枝条早衰,部分幼树死亡[1]。现将该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症状
主要危害山核桃2 m以下主干,发生严重时,可危害2 m以上主干或大枝。初期枝干受害部位产生水渍状病斑,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并逐渐扩展,后失水下陷,出现病菌褐色或黑色子实体。病部有时出现纵裂,皮层脱落。受病树皮的韧皮部和内皮层腐烂坏死,呈褐色或黑褐色,腐烂部位有时深达木质部2~3 cm。危害严重的树干,由于病斑过大或病斑密集联合,影响养分输送,导致整株死亡[2]。
2病原
山核桃溃疡病属水渍型溃疡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腔胞纲球壳胞目的群生小穴壳菌。
3病程
山核桃溃疡病主要以菌丝体形态在当年感病树皮内越冬,一般3月下旬开始发生,以老病斑复发为多,该病在一年当中的发展有明显的周期性,第1个发病高峰出现在4月中下旬(个别年份可持续到6月),7月下旬气温升高、树体生长旺盛时停止发展,病斑周围形成愈伤组织,翌年病斑在愈伤组织上继续扩展,然后周围又形成新的愈伤组织,如此年复一年进行,病部形成明显的长椭圆形盘状同心环纹。第2个发病高峰出现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一般11月上旬病程结束。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