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开展植树造林,倡导低碳生活"

2013-07-23 01:03
导读:理工论文论文,浅谈"开展植树造林,倡导低碳生活"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低碳经济是未来的主题,也是未开发的项目,国内关于低碳经济的论文
低碳经济是未来的主题,也是未开发的项目,国内关于低碳经济的论文较少,本站讲陆续从各个方面阐述,本篇论文将以植树为对象讨论低碳生活及低碳经济。开展植树造林,倡导低碳生活,应对环境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的确也只有森林才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吸碳和储碳功能。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低碳生活,我有一些粗浅的想法在这里谈一谈。  首先是以植树造林为手段,尽可能多地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增加森林蓄积量,据统计我国现在的森林覆盖率为20.36%,但实际上提高森林覆盖率的空间还有很大,如农村田边地角,农户庭园周围,城镇街道两旁,机关、学校院内,城郊结合部,水域滩涂,荒漠沙化地带……这些地带都可以充分利用以提高植被覆盖面积。在提高覆盖率的前题下要尽可能地提高造林质量,做到适地适树,保证所栽的树都能优质生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森林蓄积量。在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双增长的情况下,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吸碳和储碳功能。  前面谈到我国有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增加森林蓄积量的空间,怎样才能变为现实?光靠几个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捐献一些资金造几片碳汇林是远远不够的。真正能达到目的要靠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及一些激励机制,如当今农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能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增加森林蓄积量。虽然山还是那片山,林还是那块林,但广大农民朋友成为了山林真正的主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许多农户就会把山当田种,把树当粮管,有了收益全部是自己的。加之国家对山林实行森林分类经营,若农民的山林划成了国家公益林,虽然不能进行商品性采伐,但国家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农可以坐在家中拿钱;若山林划成了商品林,达到森林采伐期限后,在有商品材采伐指标的情况下,只要农户完成更新造林就可以采伐出售,真正在“绿色”银行中“取钱”,达到永续利用。而对于城镇虽有全国人大规定的适龄公民每年都有植树的义务,但我觉得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否则的话只能起到一个宣传教育的作用,充其量是各机关单位每年进行了一次义务植树的活动,并没有真正达到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增加森林蓄积量的作用。希望相关部门在义务植树方面如何组织、如何履行、如何检查……都要从法律法规上予以完善,以法治作为保障。  当然全面实行低碳生活,全部依赖于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增加森林蓄积量还是不够的。我们要从另一角度思考问题,森林虽然是最大的吸碳器和储碳器,但制造碳的却是我们人类,因此要想实现低碳还得靠人类自己。如农村尽量实行清洁能源——沼气;城镇尽量优化交通工具,不要有运力浪费,以达到尾气减排的目的;提倡机关单位少用一张纸、少用一度电、少用一吨水;倡导男士少抽一支烟,女士少用一盒化妆品,以“自然”应对自然……都能实现低碳。  以上这些是我对“开展植树造林,倡导低碳生活”的肤浅认识,但愿我们都能践行低碳生活,同时希望我的浅溥观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者系巴东县林业局信陵林业管理站职工) 论文出处(作者):田德耀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西南干旱对我国农业影响及抗旱对策探索
论乐东县沿海防护林发展思路的探讨
    上一篇:浅淡乡土地理材料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 下一篇:土地开发整理与新型团场建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