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的原理与实践 --以上海市第三轮航空遥感调(4)
2014-05-23 01:45
导读:3、第三阶段为实施航摄,主要工作有:收集气象资料、执行航摄任务和监控航摄质量。 (1)收集气象资料收集气象资料对实施航摄来说至关重要。为了确
3、第三阶段为实施航摄,主要工作有:收集气象资料、执行航摄任务和监控航摄质量。
(1)收集气象资料收集气象资料对实施航摄来说至关重要。为了确保航摄任务的顺利实施,航摄人员必须与气象部门保持密切联络,及时收集每一天、每一周的气象预报,随时掌握航摄期间的天气情况及变化趋势。同时,要根据所收集到的气象资料,设计好具体的航摄飞行方案,主要是确定每次航摄飞行的具体时间和区域。由于天气状况变幻莫测,因此在设计航摄飞行方案时,往往要同时拟定几套方案以供备用。一旦天气发生突变,首选方案无法实施时,便可选择备用方案付诸实施,这样就不会耽搁执行航摄任务的进度。
(2)执行航摄任务执行航摄任务就是对航空遥感被调查区域进行正式拍摄。在每次执行航摄任务之前,仍需对飞机的机务状况作常规检查,如飞机的仪表是否正常、机械是否有故障、燃料是否充足等。另外还要检查是否携带了本次航摄的飞行路线图。若飞机的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便可开始进行航摄飞行。当飞机起飞升空后,飞行员要及时校准飞行航线,注意保持飞行高度,并控制好飞机的飞行姿态。航摄人员要注意控制好航摄平台的基准,监视航摄相机工作是否正常,并认真作好航摄记录。在航摄飞行的过程中,飞行员要听从机场塔台的指挥,服从指挥人员的调度,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应按命令及时返航。
(3)监控航摄质量在每次执行完航摄任务之后,应及时把航摄胶卷从航摄相机中取出,并立即送交承担航摄任务单位的洗印中心进行处理。处理的过程主要有:显影、定影、水洗、晾干和晒印像片。在冲洗胶卷时,须控制好冲洗液的浓度、温度和冲洗的时间,要尽可能使胶片的色饱和度达到最佳处理效果。待冲洗完胶卷并晾干后便可晒印成像片。监控航摄质量主要是通过晒印出来的航摄像片,对航摄的质量进行技术评定,着重是评定航摄像片的覆盖区域与航摄路线的基线是否有偏差,航摄像片的纵向与旁向重叠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发现有这两种问题造成的“航摄漏洞”,必须做好有关的记录,另行拟定补飞的航摄计划,安排航摄补飞。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4、第四阶段为资料验收,资料验收的主要工作有:检查航摄成果和接收航摄资料。
(1)检查航摄成果在接收航摄资料之前,必须对航摄成果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查主要是通过阅读航摄胶片、像片来进行。首先是检查航摄像片的覆盖区域是否涵盖了本次遥感调查的全部区域。其次是检查航摄胶片的清晰度与色饱和度是否达到业主规定的要求。再则是检查航摄像片是否存在倾斜角偏大,旋转角突变、渐变等造成的航摄漏洞以及补正航摄质量检查等。待完成上述检查内容,未发现任何重大问题,并航摄的质量完全达到技术考核的标准,方可进行资料的接收。
(2)接受航摄资料接收航摄资料,应先列出接收内容的详细清单。接收的内容主要包括:航摄胶卷、航摄像片和航摄记录。在接收航摄资料时,要根据清单的内容一一核对查收。若在接收航摄资料的过程中,没有发现航摄资料有任何缺漏,接收人便可在资料验收书上签字。至此航空遥感调查资料获取的整个工作就告一段落。
(二)数据处理
航空遥感调查的第一步--资料获取,仅仅是完成了遥感数据的采集工作。此时的遥感数据还是未作数字化加工的原始数据,这样的数据还不能直接被计算机来加以分析利用。因此,在完成了航空遥感调查的第一步即资料获取之后,还须进行航空遥感调查的第二步--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摄影测量专业扫描仪及计算机软硬件,在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的人工干预下,对原始的遥感数据进行扫描、校正及拼接等加工处理,最后建立相应的遥感影像资料数据库。数据处理的工作大致分为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可以交叉进行。
第一个方面的工作为数字化扫描。数字化扫描是航空遥感调查中数据处理的首要工作。数字化扫描的任务是把记录在胶片上的遥感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可储存与处理的数字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