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灌注桩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2)
2014-07-08 01:31
导读:3.2 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必须检测混凝土面的高度,根据探测的混凝土面高度和灌入的混凝土数量做相应的计算,检验钻孔桩是否存在局部严重超径、
3.2 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必须检测混凝土面的高度,根据探测的混凝土面高度和灌入的混凝土数量做相应的计算,检验钻孔桩是否存在局部严重超径、缩径、漏失层位等,同时观察返水情况,以正确分析和判定孔内的情况,避免发生施工事故。
3.3 严格控制导管埋深2~6m,严禁施工人员为图便利而超量灌注、一次拆管数节,要勤探测,及时调整导管埋深,防止埋管过深发生堵管、埋管。
3.4 施工完后,应核算水下混凝土灌注的各项参数,以便对后续的桩基提供参考和改进。表1列出了部分桩基灌注完毕后的水下混凝土数量。混凝土的超灌量较大,一般混凝土超灌量为10~20%,实际工程中,最高超灌量达27.1%。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冲孔时间长,孔壁部分发生坍落;二是冲击钻机在便桥上作业,在冲击钻的冲击作用下,便桥有颤动,从而扩大了冲击钻头的摆动范围,造成钻孔孔径扩大或不规则。
在正常情况下,水下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顺畅向下流动,压强迅速达到平衡。静止流体中各点上的压强都发生了ΔP的变化,则ΔP的压强变化瞬时传至静止流体内各点,即所谓的巴斯噶原理。但是灌注是按搅拌车间断性灌注,当下一车混凝土向下灌注时,已灌注的混凝土可能发生初凝或堵管。一旦发生初凝或发生堵管,混凝土不能向下流动,导管的受力状况发生明显的改变,压力在底部明显增大。当发生混凝土流通不畅时,施工人员会提升导管,提升一段距离(大约0.5m)后,让导管做自由落体运动,混凝土跟随导管一起向下运动,当导管停止运动时,管内的混凝土已具有一定的运动速度,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向下运动,当导管承受能力足够时,混凝土就可以冲出导管,可以继续灌注下一盘混凝土。然而当导管承受能力不足以抵挡水下混凝土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