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中国西部水环境的变迂(1)(5)
2014-09-05 01:40
导读:大量事实表明,不合理的开发会对水环境造成消极的影响。如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一条内陆河,由西向东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流过塔里木盆地。其
大量事实表明,不合理的开发会对水环境造成消极的影响。如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一条内陆河,由西向东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流过塔里木盆地。其干流是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河,其水全部来自塔里木盆地周边向心聚流的九大水系。即开都一孔雀河水系、迪那河水系、渭干河一库车河水系、阿克苏河水系、喀什噶尔河水系、叶尔羌河水系、和田河水系、克里雅河水系、车尔臣河(且末河)水系。由于历史的变迁,特别是近代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塔里木河水系的部分源流脱离干流,从而导致塔里木水系逐步肢解,干流下游生态恶化,河道萎缩。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变化的趋势是沙漠化与绿洲化并存:一方面,人为活动使人工渠道代替天然河流。人工水库代替自然湖泊,人工耕作土壤代替自然土壤,人工栽培植被代替自然植被,人工生态代替自然生态,从而形成了一些以人工水系为支撑的,以栽培植物为主体的,包括农田、人工林、人工饲养畜禽和乡村聚落耦合在一起的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另一方面,由于人为的活动,使地表径流减少,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发生干旱,植被衰枯,地面失去保护,促进风蚀发展,风力蚀积加强,造成就地起沙,形成各类沙丘,导致荒漠化扩大。生态环境恶化,局部地区(如铁千里以下)完全崩溃。
此外,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会对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自先秦以来,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多经营畜牧业,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如秦汉时期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宋元时期的蒙古等等。这些民族都是马背上的民族,经济生活以畜牧为主,狩猎次之,很少从事农耕,因此并不十分关心水利事业。而生活在西部地区的汉族则以农业为主,在开垦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过程中,为了给农作物补充水分或防止水灾,必须考虑兴修水利的问题。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往往在边疆地区实行屯田,把草场变成农田,并在那里兴修水利。相反,当少数民族强大的时候常常南下,占领垦区后,往往会把农田变为牧场,使原先修建的水利设施失去应有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农田中既无人工植被,又无灌溉条件,自然植被稀少,在风力和牲畜的作用下,极易变为荒漠。此外,西部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过去长期实行广种薄收的耕作方式,不大重视水利建设,即使修过一些水渠,也往往是实行大水漫灌。这种落后的耕作方式也会严重地破坏水环境,甚至造成土地荒漠化。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大学排名 生态环境的恶化呼唤着共产主义(2)
50万a来沙漠—黄土边界带的环境演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