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建立血站统计管理体系,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技术,动态的对采供血全过程进行监测,真实的反映血站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领导层决策和采供血质量管理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使血站工作质量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 统计 质量管理
如何体现血站质量管理水平?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统计。统计工作存在于采供血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其反映的不只是事件的表象,而是反映一般不为人们所感知的、深层的,并且已经存在的或已经形成结果的事件。统计能够切切实实反映工作实际,是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它帮助管理者准确分析事件,及时总结经验,对影响血液质量安全的潜在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影响采供血生产过程及血液质量的事件产生。
2001年12月,我站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各项工作的统计分析成为改进体系,提升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下的统计管理体系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主要由质量管理体系中所建立的统计管理体系一整套数据进行反映。因此,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采供血工作各环节、各质量控制点,作为统计工作观测点,并确定各观测点准确的参照值作为标准测量值,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视、测量。
1.1 组织体系 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得到领导的重视,尤其是质量管理主管的高度重视。建立一支由站长领导,质量主管直接负责的统计工作队伍,由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的专人负责,各采供血关键点指定业务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监控。统计工作的组织体系选择与质量管理体系组织人员重合,一般由科室管理者兼任,以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2009年脂肪血报废分析:2009年脂肪血报废率均值为0.78。较去年脂肪血报废率均值0.63,增长了0.15。受饮食习惯和季节影响,分别在春节后和夏季呈现两个脂肪血报废高峰。2008年和2009年春节分别在2月7日和1月26日,由于人们油腻性饮食较普遍,节后采血脂肪血报废率明显增加。夏季,人们习惯于夜晚饮酒纳凉、消夏解暑,摄入脂肪较多,影响血液质量。2009年2月份和6月份,对于由数据分析产生的脂肪血报废率增高的结果,我站及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采取了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较2008年降低了3月和7月、8月脂肪血报废率(见2009年脂肪血报废率统计)。由脂肪血报废数据统计分析,提示脂肪血报废高峰的月份或季节,采血前需要加强对献血者的征询和宣传工作,引导献血者正确认识献血的意义,有高脂饮食后不要献血,以保护珍贵的血液资源,减少浪费。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3 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