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领导电信界的革命:SIP(2)

2014-09-14 01:44
导读:SIP是为VoIP电话,尤其是结合Internet设计的协议,它拥有明显的优越性。 1. SIP拥有优异的可扩展性,原因在于,大大降低了对中心节点(核心服务器)的压

SIP是为VoIP电话,尤其是结合Internet设计的协议,它拥有明显的优越性。
1. SIP拥有优异的可扩展性,原因在于,大大降低了对中心节点(核心服务器)的压力,在同样情况下,可大幅提高系统对呼叫的处理能力。
2. SIP与现有的Internet应用紧密结合,包括Web以及Email业务,而点击拨号(Click to Dial)和点击传真(Click to Fax)等协议都是基于SIP的。
3. 对于工程师而言,SIP具有非常简单的优势,可以松实现Internet电话。
SIP具有更高的功能性和增长潜力,但SIP获得普遍接受的前提是整个分组语音承载技术先被人们接受。现在,这些条件已越来越成熟,SIP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大好时机。
3 SIP发展现状
在现阶段,SIP已经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同:
1. 标准组织:NGN论坛、3GPP、3GPP2等标准组织已确定SIP为多媒体会话标准,CDMA、NGN、WCDMA核心网将走向融合和统一;
2. 制造商:业界纷纷推出基于SIP的多媒体解决方案,包括电信设备厂商(Nortel、Ericsson、Huawei)、数据通信厂商(Cisco)以及软件厂商(Microsoft);
3. 运营商:基于SIP的NGN Voice方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各大运营商普遍接受,美洲运营商招标建设基于SIP的NGN Voice网络,Embratel认同基于SIP的VoIP解决方案,日本宽带运营商的VoIP网关设备均基于SIP;
4. 软件厂商:固定和移动终端操作系统Win XP、Win CE、Symbian宣布支持SIP,办公系统Notes、Exchange、GroupWise支持基于SIP协议与包括电信运营商在内的第三方互通通信与状态信息
基于SIP协议的多媒体业务平台是未来NGNS(下一代网络的新型业务Next Generation Network-based Service)的主流业务平台,尤其在NGN(下一代网络)更为合适。
4 支持SIP的产品
,已经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比较有代表性的SIP应用,例如:
1. SIP产品开发商Dynamicsoft是Cegetel的合作者,该公司致力于为SIP产品设计和制造开发平台,供其他厂商在其基础上开发市场需要的新兴语音服务。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 3Com公司已完成其SIP产品的第四次测试,其目的是为了检验软件和硬件的SIP互操作性。这是第一次整个电话系统都建立在SIP基础上的测试,比如通过一台SIP网关访问PSTN等。
3. Siemens已经正式向业界推出了采用SIP协议的VoIP电话。该产品完全符合SIP的要求,呼叫可以从PSTN、Intranet或者Internet发起。此类电话产品,包括电话机、客户程序和通信服务器、网关都可应用于企业通信系统和电信规模的IP电话系统。
4. Cisco 将SIP功能嵌入了其接入服务器和系列路由器,这些嵌入功能负责IP网络语音和多媒体呼叫的信令控制,而Cisco的SIP软件具备SIP协议的固有优势,在个人移动服务上功能强大。
5. Lucent实现了一套供第三方开发者采用SIP的可编程软件平台,支持SIP全部标准服务和组成元素。
5 结束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SIP的基本知识和发展现状,以及它在电信界中的应用。SIP技术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可以预料,当SIP技术成熟并市场化后,将会给电信界带来一次革命,给银行、金融等行业提供更好的增值业务。



1. [RFC 2543] M. Handley, H. Schulzrinne, E. Schooler, and J.Rosenberg.“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 IETF. March 1999
2. [RFC 3261]G.Camarillo,A.Johnston,M.Handley,J.Peterson,H.Schulzrinne, E.Schooler, R.Sparks,and J.Rosenberg,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IETF. June 2002
3. [RFC 2327] M. Handley, V. Jacobson.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IETF. April 1998
4. [RFC 793] J. Postel.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IETF. September 1981
5. [RFC 1889] H. Schulzrinne, S. Casner, R. Frederick, V. Jacobson. “RTP: 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IETF. January 1996
上一篇: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的科学发展观 下一篇:中国河口海岸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