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保护环境的思想及对治(2)
2014-10-17 01:10
导读:①《国语·周语下》②《诗·周颂·时迈》见《十三经注疏》第588页。③□,(念yao,鹿下加夭)④《国语·鲁语》⑤《吕氏春秋·上农》⑥文字使用上略有不同
①《国语·周语下》②《诗·周颂·时迈》见《十三经注疏》第588页。③□,(念yao,鹿下加夭)④《国语·鲁语》⑤《吕氏春秋·上农》⑥文字使用上略有不同,但思想完全一致。
参考书:〔1〕世界银行.1990年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0。〔2〕徐嵩龄.环境
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3〕A·伊曼纽尔.我们的家园〔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3。〔4〕尚玉昌.
生态学及人类未来〔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2。〔5〕〔英〕艾伦·科特雷尔.环境经济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6〕〔美〕白吕钠(j·Brunhes).人地学原理〔M〕任美锷、李旭丹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7〕〔美〕阿尔·戈尔.濒临失衡的地球〔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7。〔8〕张继禺.天师道史略[M]北京 华夏出版社.1989年张继禺主编.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M].华夏出版社.1998年
论文出处(作者):
发展芦苇湿地污水处理绿色生态工程初论
受启于道教保护环境的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