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电子政务系统运行信用的具体策略(2)
2016-01-09 01:10
导读:⒉ 确立多重审核机制,构建安全合理的系统结构 电子政务作为未来信息化社会中政府工作的主要形态,其管理者、服务者以及服务对象都必须明确其自身
⒉ 确立多重审核机制,构建安全合理的系统结构
电子政务作为未来信息化社会中政府工作的主要形态,其管理者、服务者以及服务对象都必须明确其自身定位和责任,并采用统一的信用服务机制,以便确保不同业务类别的政府部门之间也能够正常运行电子政务。由于电子政务信用服务系统中的用户角色是与用户的权限相关的[5],因此在用户角色的分配过程中,一般需要建立多重的审核程序。对应到电子政务信用服务系统,则要求其证书申请流程应提供对多重审核机制的支持。这种增强型的审核流程是电子政务信任服务系统所特有的,也是与电子政务服务系统自身所具备的较高保密级别或安全等级相对应的。具体而言,确立多重审核机制应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⑴电子政务信用服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包括证书申请、证书更新证书撤销等基本的操作流程)都必须支持分布式的操作审核功能,允许不同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其职责分工,分别对服务请求进行审核,待各步骤的审核全部通过之后,常规的信用服务业务流程才能继续。
⑵必须对多重审核过程的所有操作提供痕迹保留和验证支持,以便将审核管理职能同相应的管理责任相联系,提供对责任的追查能力。
较之电子商务的信用服务系统,电子政务信用服务系统的信任域结构则要复杂的多,其服务与授权之间的关联性更为紧密。在电子政务运行中,电子政务信用服务系统的多元角色决定了其网络必须采用以具体的管理职能划分相对应的多信任域结构。只有这种结构的电子政务信用服务系统才能有效地降低电子政务信用系统的复杂程度,并可以实现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信用服务系统的业务关联。
㈡ 管理方面
⒈构筑诚实守信理念,促成电子政务的信用环境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诚实守信思想历史悠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诚实守信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拓展。我们必须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来看待具备了道德、社会、法律和经济意义的诚实守信[6]。
我国应凭借深厚的诚信底蕴,将信用文化教育当作全民的一项基础性教育,进而构筑政府信用理念,促成良好的电子政务信用环境。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信用的资源观,将诚实守信作为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树立信用的经济观,以此降低交易成本和带来最大的经济价值;营造全民的诚实守信风尚,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此基础之上,还应该强化公务员队伍的诚实守信意识。这不仅对个人、企业和其他组织起到表率作用,还对构筑全社会的诚信理念具有关键意义[7]。对公务员队伍来说,守信践诺是其基本素质。如果政策制定朝令夕改、说变就变、领导干部以言代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