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网络适配层NAL(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
传统的视频编码编完的视频码流在任何应用领域下(无论用于存储、传输等)都是统一的码流模式,视频码流仅有视频编码层(Video Coding Layer)。而H.264根据不同应用增加不同的NAL片头,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应用环境,减少码流的传输差错。
·帧内预测编码模式(Intra Prediction Coding)。
帧内预测编码合理地利用了I帧的空间冗余度,从而大大降低了I 帧的编码码流。
·自适应块大小编码模式(Adqptive Block Size Coding)。
H.264允许使用16×16、16×8、8×16、8×8、8×4、4×8、4×4等子块预测和编码模式,采用更小的块和自适应编码的方式,使得预测残差的数据量减少,进一步降低了码率。
·高精度亚像素运动估计(High precision sub-pel Motion Estimation)。
H.264中明确提出了运行估计采用亚像素运动估计的方法,并制定1/4像素和1/8像素可选的运动估计方法。亚像素运动估计,提高了预测精度,同时降低了残差的编码码率。
·多帧运动补偿技术(Multi-frame Motion Compensation)。
传统的视频压缩编码采用一个(P帧)或两个(B帧)解码帧作为当前帧预测的参考帧。在H.264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