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施工临时用电的存在问题及正确做法(1)

2016-04-20 01:06
导读:理工论文论文,浅谈施工临时用电的存在问题及正确做法(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摘要:触电事故是施工现场“五大伤害”之一,本文指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存在
摘要:触电事故是施工现场“五大伤害”之一,本文指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存在的安全通病,提出用电的正确设置和防护方法,以推动用电安全。   关键词:触电临时用电存在问题正确做法建设部发布的2005年度《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类型仍以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和触电等“五大伤害”为主,其中触电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6.54%.触电事故之所以频繁发生,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往往认为施工临时用电是临时的,只要能满足施工动力和照明的需要就可以了,而对有关用电的安全防护措施重视不足,对施工用电有关规范标准学习理解不透彻。而客观上建筑工地环境复杂多变,也给施工用电带来许多不安全因素。笔者就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存在的安全通病问题,结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的有关规定,提出防护措施,希望对消除事故隐患,保障用电安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用电管理存在问题  工地无配备专业电工,而是让略懂些用电知识的人员去从事电工作业。无操作证的电工无按规范设置用电线路和保护措施,穿拖鞋操作,甚至带电接线的现象时有出现,造成事故隐患。临时用电工程无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只是由电工凭经验自行布设,无全盘计划,随意性强,无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有的工地编制的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没有负荷计算,无线路图,有的和施工现场实际脱节,根本起不到指导施工用电的作用。  正确做法: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操作属于特种作业,特种作业由于对操作者本人及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因此需经过国家规定的有关部门组织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在取得操作证后方准其独立作业。电工作业时应正确穿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  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应编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的内容有:  1、现场勘测。  2、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或配电室、配电装置、用电设备位置及线路走向。  3、进行负荷计算。  4、选择变压器。  5、设计配电系统:设计配电线路,选择导线或电缆;设计配电装置,选择电器;设计接地装置;绘制用电图纸,用电总平面图、配电装置布置图、配电系统接线图、接地装置设计图。  6、设计防雷装置。  7、确定防护措施。  8、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应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经相关部门审核及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和监理企业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二、三级配电系统  存在问题:配电系统无按“总配电箱(或配电柜)-分配电箱-开关箱”形成三级配电。一台以上的用电设备共用一个开关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之间距离超标,用电设备与其控制的开关箱距离过远。  正确做法:施工用电系统必须采用三级配电系统,即在总配电箱或配电柜以下设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设置开关箱,最后从开关箱接线到用电设备。总配电箱设在靠近电源的区域,分配电箱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施工现场应按“一机一箱一闸一漏”设置,即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每个开关箱里必须设置有一个闸刀开关和一个漏电保护器。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问题及其对策
工程“低价中标”引发安全问题的探讨
    上一篇:建设监理与招标投标(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