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防洪减灾战略调整与社会可持续发展(1)(2)

2016-05-21 01:01
导读:二、绿色GDP与可持续发展 一些人将“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GDP增长是硬道理”,而并未计入为使GDP增长所付出的环境和资源代价。为了修

二、绿色GDP与可持续发展
一些人将“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GDP增长是硬道理”,而并未计入为使GDP增长所付出的环境和资源代价。为了修正这一缺陷,世界银行已经从1997年开始采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重新核算各国扣除自然资源(包括环境)损失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我国有些学者研究表明,以1995年而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7%是以牺牲自然(环境和生态)为代价取得的(据不完全统计)。为此,引入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同时,提出绿色GDP概念,即扣除环境和资源成本所取得的增长。绿色GDP的概念同样适用于防洪减灾领域,即开发山林、围湖造田所取得的生产增长,是以所付出的环境破坏(其中包括对防洪能力的削减和水土流失的加剧)为代价的,许多时候所得少于所失。水利工程建设也可能有类似的情形,例如水库垮坝导致下游城镇的毁灭;盲目超量开采地下水引发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库蓄水和灌区粗放灌溉导致下游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将成为妨碍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的重要因素。可见,发展是硬道理是有条件的,即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双赢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硬道理。
人类社会发展必须依托外界自然条件。纵观人类从渔牧狩猎,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在人与自然的观念上表现为由自然崇拜,到改造自然,再到人定胜天的进步。但当社会化生产大大提高,人类在提高改造自然能力的同时,在许多方面也进一步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反过来威胁着社会的进步。因此,为着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缓解和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那么,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是不可逾越而必须冷静面对的实际。具体到防洪减灾领域来说,就是要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寻求与自然规律的协调适应,以谋求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水灾害,同时改善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水环境。总之,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新的科学思维和价值取向,代表着人类未来理性发展的方向。可持续发展只有着眼于人与自然相统一才能实现。而当前水灾的急剧增加,突出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冲突。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人类具备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能力,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面,人们对外界自然的干扰和对环境的影响有重大差异。工业时代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极大提高,促使矛盾激化。例如,位于哈萨克和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的世界第四大湖泊咸海的生态灾难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截断了咸海上游来水,得到的是730万hm2水浇地(约合1亿亩),但却使咸海面积减少了55%,贮水量下降60%。涸露的湖底成为沙尘和盐尘的源生地,被认为是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之外地球上最大的人为生态灾难。又例如海河流域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掠夺性的开发水资源,导致流域内“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生态环境危机。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水利科学发展纵横谈
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及量化研究框架
上一篇:配电网中损耗分析以及降损措施(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