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家用电脑的发展趋向
回顾PC的发展历程,家用电脑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并不长。联想于1992年首倡家用电脑的概念;1997年推出功能电脑;1999年底又推出因特网电脑。到了2000年下半年,各种家用因特网电脑纷纷出现,包括体现“应用网电脑”理念的方正电脑;诠释“家庭服务器”设计理念的海信电脑;强调增值服务与整体应用解决方案的TCL新概念电脑;体现“因特网生命”价值与“互联的个性电脑”的联想电脑等等。联想是国内典型代表,注重发展因特网电脑和个性化电脑;方正与海信重在家庭智能控制,使家用电脑以“家庭服务器”的身份出现,以无线与有线的方式与家庭内各种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以及其他数字化产品连接,完成对它们的操控。与国内大多数PC厂商不同,国外如IBM新推出的NetVista电脑,其含义是用户通过IBM新的个人计算设备可对网络(net)风景(vista)一览无余,倡导将家用电脑与商用电脑相结合的理念,提出网络边际的概念,针对不同的网络应用环境进行细分。
从总体上来看,各主要家用电脑厂商在家用电脑的发展策略与设计思想上几乎都体现了: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网络化将不再是简单的一键上网和浏览,而是重在更全面的网络应用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无缝整合的深层次网络应用,如宽带接入、网络安全等。智能化重在智能家居控制,实现远程与近程智能控制家居中的各种信息家电。但计算机与各种信息家电之间的接口尚无通行的标准,这方面一旦有需求推动就会有发展。个性化体现在现代社会对个性的需求,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产品。未来,家用电脑会各种各样,但发展趋向将是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综合。须要提出一点的是,家用电脑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信息家电。
3.家居网络的现状与未来
家居网络是指在集成协同环境中把计算机、音频、视频设备以及其他各种家用电器和自动子系统,包括能量管理、保险、加热、通信、安全等连在一起,以实现家居资源的共享与管理,组成一个家电网络。也就是把具有各种能力的产品混合在一起,确保不同技术实现透明地无缝集成。
目前家居自动化有几种方式,如欧洲家居系统、欧洲设备总线等,提供的是网络协议,从而使家用电器组成网络。近年来,有些采用标准总线,如IEEE1394和IP协议组建家居网络,或基于ATM的家居网络,目的在于提供方便可靠的访问网络的集成方式。互联网界也在研究扩展IP协议,适合基于IP的家居网络。目前最成功的是美国的ECHELON公司,提出采用现场总线控制网络——LON Works,组建家居网络,再通过网关和互联网相连,使家电组成局部网,但要求家电控制器采用带有专用协议的芯片。总的来看,家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