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与转换——高速经济发展下的中国设计教育(2)
2016-07-09 01:08
导读:80年代也是中国国有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和过渡时期,大部分国有企业经历了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严酷竞争,通过地方政府的重复投资和保护主义下求
80年代也是中国国有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和过渡时期,大部分国有企业经历了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严酷竞争,通过地方政府的重复投资和保护主义下求得生存发展,到逐步走向接受和认可市场经济的作用,开始对工业设计有所关注。整个社会对工业设计的认识进入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政府部门和
教育管理机构仍然把设计看作是对生活用品的装饰和美化,甚至一些研究工艺美术的学者也将工业设计看作为现代工艺美术,不愿意承认工业设计的独特性质和作用。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从其申办成立的1980年开始,就因为在专业范围上涉及到轻工业产品的设计开发问题,而被国家指定由轻工业部对该协会进行管辖。从而使中国工业设计被历史性的限制在轻工业产品的范围和概念上。但实际上,由于工业设计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性质,使得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在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中得到涉及。
2)普及期
80年代中到90年代中可以说是中国工业设计的普及阶段,许多80年代初接受工业设
计教育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其他的院校执教,将工业设计思想的种子撒向全国。同时一些具有美术基础或工学基础的现任教师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接受进一步的设计教育和
培训。企业中也有一些美工或工程师到大学接受工业设计的基本训练,他们将工业设计的观念带回企业,促进和提高了企业对工业设计的认识。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企业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股份制改革,出现了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大型企业。工业设计部门在这些企业中得到确立和认可,并逐渐显露出其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同时,一些设计院校的研究所和部分教师也为企业开展设计咨询服务,得到企业的接受和认同。这些院校教师成为中国工业设计实践者的先驱者,使中国工业设计的咨询服务业得以启动。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986年,在国家机械工业部教育司的主持下,在工科院校内成立了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对所属工科院校开展工业设计进行指导与协调。同时工业设计也被正式的列入了国
家教育部所指定的专业教学目录,成为一个正式的专业。
于1987年正式成立的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汇集了部分政府官员、艺术教育家、设计师和企业家,在80年代末对中国工业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在80年代末发行的杂志《设计》曾经得到国内设计界的认同。
80年代末开始,中国独立的设计咨询业开始起步和发展,在中国沿海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出现设计公司,为企业提供包括市场分析、概念设计到产品样机的设计服务。
3)成长期
9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中国经济开始加速发展。中国工业设计逐步进入了成长阶段,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工业设计教育逐步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教学体系。由以工科院校为主的设计教育体系和以艺术院校为主的设计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原有机械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划归教育部管理,并成立了2001—2005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由11个重点设计院校的教授组成,其目的是为政府的教学行政机构提供咨询、专业教学评估、指导和教材建设、促进设计教育的发展。同时教育部所制订的本科生专业学科目录也将工业设计列入二级学科,强化了工业设计的专业学科特色。
90年代末对于全中国的高校来说,是一个改革和动荡的阶段。过去隶属于国家部委管理的院校由于国家机构的全面改革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大部分国家部委都不再管理院校而将教育管理权限移交到国家教育部和地方高等教育局。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院校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和重组。一些在中国知名度较高的大学通过收编和扩充其它院校和专业,扩大了规模和范围,并占领了一些具有重要学术和社会意义的领域。清华大学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合并就是一个例子。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理工大学之一,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理工教育和科研的背景在中国处于领先的地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影响最大的一所学院,对于清华大学来说,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合并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有利于人文精神的传播和发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则通过并入清华大学在与理工和科技方面的结合上得到更多的跨越和拓展。合并之后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改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并在原有系科的基础上扩展了绘画系、雕塑系和工艺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