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竹业的参与式发展实例分析(2)

2016-11-04 01:01
导读:为了扭转上述不合理投入机制在林农中所形成的观念,遂昌县三仁乡在竹产业的投入机制和观念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彻底改变以往撒胡椒面的资金投入方

为了扭转上述不合理投入机制在林农中所形成的观念,遂昌县三仁乡在竹产业的投入机制和观念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彻底改变以往撒胡椒面的资金投入方式,将政府资金投入重点转向,引导和形成经营者主动投入并成为投入主体。政府资金主要投向为:
2.1 技术创新资金 投入
针对遂昌县三仁乡竹产业的实际,重点开展了竹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的试验发展。推广的技术成果面向农户、面向生产,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而可见。近年来,在遂昌县三仁乡投入技术发展资金达8万元,重点开展了竹林高效经营技术试验与示范、区域性土壤测试、技术推广与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建设与评估等项目的试验和工作,为竹业发展提供管理和生产的技术保障。
2.2 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事业,根据三仁乡具体情况,开展了竹子现代科技园区建设。园区建设投入资金15万元,基本完善了道路、水分管理设施和示范基地建设,将新技术在示范园区内率先进行推广和示范,通过示范园区建设,改善了生产环境,使当地老百姓能够直观的看到通过应用竹林经营新技术所产生的效益,并通过园区的可视性,对外展示和宣传了三仁乡竹业发展的良好效果。
2.3 激励机制建设
实行以奖代补、重奖示范户和奖励积极参与技术推广与社会化服务的政府管理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等手段,建立激励机制,在当地树立应用新技术出效益、技术致富新观念。三年来,用于奖励的资金3万元,其中对2001年实行示范户重奖2户,每户奖励0.5万元。
2.4 新技术的推广、宣传和化服务建设
三年来共投入新技术的推广、宣传和社会化服务建设资金32万元,其中遂昌小忠竹笋市场建设投入资金12万元,品牌宣传等投入资金10万元,竹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投入10万元。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自开展项目以来,在遂昌县三仁乡竹产业上共投入资金58万元,95%资金投入属于公益性投入。政府资金投入转向的根本改变是,投资主体发生质的转变,由林农依赖政府投入为主为农户主动投入并成为投入主体。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表明,三年来林农自发投入在竹林管理上的资金达327.5万元,其中肥培管理投入资金120万元;共计对1000公顷竹林进行了垦复改造,投入资金187.5万元;新造毛竹林33公顷,投入资金20万元。政府投入和林农投入两者的投资比例为1:5.6,也就是说政府只要投入1元钱,可以引导农户投入5~6元。
3 技术推广机制的创新[3、4]
长期以来,林业技术推广实行的是以技术为导向、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推广,即对技术的选择和决策是一种由上而下的下达的过程。技术推广体系为政府组织建设的县——乡——村各级技术推广机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是这一体系中的核心和主体。通常的做法是,由政府部门组织专家或人员根据已有的技术经验举办培训班、讲座、技术咨询和印发技术资料等传播经营技术。专家和科技人员对广大经营来说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林农处于被动接受新技术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尽管政府及科技人员花了很大力气,但往往收不到如期效果。为了克服这种弊端,遂昌县三仁乡在技术推广机制上进行创新,构建了自下而上的推广新机制。
3.1 推广主体即技术本身的参与式设计
围绕推广实施的竹林经营新技术,快速评估技术,对当地竹林经营现状、社会、基础和经营者经营方式取向等进行调查[5]。根据调查评估和反馈结果,技术专家组应用参与式设计的原则,吸收经营者参与,根据不同推广实施时期,采用“阶梯式”技术推进方式,设计推广的新技术措施,使推广实施的技术具备相对先进、可操作性强、关键技术准确、及与经营者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适宜等特征,分阶段进行推广、落实,从而能被经营者真正快速、准确地接受和使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3.2 建立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之间互动式的伙伴关系
在以往的技术推广工作中,专家、技术人员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自己居于经营者之上,与林农在心理上产生了距离和隔膜,并形成技术推广人员和林农之间的认识矛盾。推广人员认为农民不接受科技成果是农民自身的,因为农民“素质低、思想落后、保守、僵化”;农民则认为和推广人员根本不了解他们,技术推广的方法及技术本身和他们的经营状况及经济和文化环境现状不符合。基于此,浙江林学院和县林业局的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推广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积极与林农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建立起政府官员(决策者)、管理人员(执行者)、研究人员(技术拥有者)、技术推广人员和经营主体——广大经营者的双向互动,建立伙伴关系,实现多学科、多层次共同参与产业发展。
上一篇:位能负载条件下的变频调速系统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