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实施规划 谋求黄河长治久安(1)

2017-02-26 01:00
导读:理工论文论文,实施规划 谋求黄河长治久安(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明确提出
摘要: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明确提出了2001~2010年10年的治理开发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各项措施,为实现黄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目标,谋求黄河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黄河 规划 治理开发 2002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了《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黄河治理开发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批复实施标志着人民治黄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同时,黄河频繁的水旱灾害给沿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称为“中国之忧患”。人民治黄5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由于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许多自然规律仍未被人们认识和掌握,黄河存在的三大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洪水威胁依然是国家的心腹之患,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威胁着沿黄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制约着黄河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面对新世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的要求,国务院正式批复的《规划》,明确提出了2001~2010年10年的治理开发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各项措施,并要求流域内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规划》的实施,必将进一步加快黄河近期治理开发步伐,为实现黄河“四个不”(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目标,谋求黄河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加快黄河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要的地位,显著的成就 黄河治理,历来是治国兴邦的大事。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黄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对黄河问题高度重视,领导人民群众和黄河建设者对黄河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治理与开发。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防洪非工程措施和人防体系得到了大大加强,取得了连续50多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伟大胜利,保障了黄淮海平原12万km2防洪保护区的安全和稳定发展。黄土高原45.4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经初步治理18万多km2,促进了当地生产发展,各种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约3亿t。黄河流域及下游沿黄地区灌溉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0万hm2,发展到733万hm2。黄河还为两岸重点工业基地、大中城市提供了宝贵的水源。在黄河干流已建在建15座水利枢纽和水电站,总库容566亿m3,发电装机容量1113万kW,年平均发电量401亿kW·h。黄河治理开发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大平原的安全,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广大治黄工作者通过长时期的实践和研究,加深了对黄河这条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的基本规律的认识,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促进了治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加快了黄河治理与开发的步伐。 人民治黄50多年来,黄河治理开发的规模和巨大成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任何一个朝代所无法比拟的,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罕见的。 二、《规划》的编制过程 1998年底,遵照温家宝副总理有关指示精神,黄委开始开展了《黄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资料分析及调查研究,为其后规划的编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河并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发表了《加强治理开发,让黄河为中华民族造福》的重要讲话,指出:“21世纪即将到来,我们必须抓紧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把黄河水害治理好。”为《黄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明确了指导思想。2000年8月《黄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及黄河防洪、水资源利用、水土保持等10个专题报告上报国务院。2001年11月15日,温家宝副总理主持会议,专门听取黄河问题的汇报。2001年12月5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国务院第116次总理办公会,审议并原则同意水利部《关于加快黄河治理开发若干重点问题的意见》。这次会议要求编制《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报国务院审批。2002年1月,《规划》在北京通过了水利部的审查。其后,水利部广泛征求了中央、国务院18个有关部门及流域8省(自治区)的意见,完成并正式上报《规划》,最终于2002年7月14日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是继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通过的《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之后,又一部重要黄河规划。《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原则。把防洪作为黄河治理开发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把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摆到突出位置,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黄河的一项根本措施,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从战略高度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分步推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目标直指黄河洪水、水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三大问题,并突出体现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规划的目标为:通过10年的努力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重点河段防洪工程达到设计标准,基本控制洪水泥沙和游荡性河道河势;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体制,节水初见成效,基本解决黄河断流问题;基本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使干流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支流水质明显改善;水土保持得到加强,基本控制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逐步实现以黄河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关于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探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