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2)
2017-03-06 01:19
导读:(三) 轴承的温度 通常,轴承的温度随着运转开始慢慢上升,1-2小时后达到稳定状态。轴承的正常温度因机器的热容量,散热量,转速及负载而不同。如
(三) 轴承的温度
通常,轴承的温度随着运转开始慢慢上升,1-2小时后达到稳定状态。轴承的正常温度因机器的热容量,散热量,转速及负载而不同。如果润滑、安装部不合适,则会导致轴承温度急骤上升,出现异常高温,这时必须停止运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使用热传感器可以随时监测轴承的工作温度,并实现温度超过规定值时自动报警或停止,防止燃轴等事故的发生。
(四) 润滑
润滑对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和摩擦、磨损、温升、振动等有重要影响。没有良好的润滑,轴承就不能正常工作。分析轴承损坏的原因表明,约40%左右的轴承损坏都与润滑不良有关。因此,轴承的良好润滑是减小轴承摩擦和磨损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轴承的润滑还有散热,防锈、密封、缓和冲击等多种作用。轴承润滑的作用可以简要说明如下:
a. 在相互接触的二滚动表面或滑动表面之间形成一层油膜把二表面隔开,减少接触表面的摩擦和磨损。
b. 采用油润滑时,特别是采用循环油润滑、油雾润滑和喷油润滑时,润滑油能带走轴承内部的大部分摩擦热,起到有效的散热作用
c. 采用脂润滑时,可以防止外部的灰尘等异物进入轴承,起到封闭作用。
d. 润滑剂都有防止金属锈蚀的作用。
e. 延长轴承的疲劳寿命。
2.3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轴承的故障诊断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各种方法与技巧不断产生、发展和完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诊断精度也不断提高。时至今日,故障诊断技术己成为一门独立的跨学科的综合信息处理技术,它以可靠性理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现代测试仪器和计算机为技术手段,结合各种诊断对象(系统、设备、机器、装置、工程结构、工艺过程等)的特殊规律而逐步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总的来说,轴承故障诊断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一阶段:利用通用的频谱分析仪诊断轴承故障。
第二阶段:利用冲击脉冲技术诊断轴承故障。
第三阶段:利用共振解调技术诊断轴承故障。
第四阶段: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故障诊断。
[1][2]下一页
本文选自lw.nseac.com原创论文网代写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