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 亚木沟小流域坝系建设过程2.1沉重的历史教训早在1958年当地政府为了开发利用水资源就动用附近几个村的群众,在流域中、下游的营盘台村修建塘坝,因标准低,仅两年就水毁。水毁后,县政府邀请区、地、县水利专家进行论证,建议在原址上修建小水库,组织上千人在此会战,历时二年,水库建成后效益发挥的较好,能发展灌溉20hm2,后来发现淤积太快,便在水库左岸修建了非常溢洪道,但也无济于事,终因淤满于1985年而水毁。包产到户后,流域内其他村庄群众受营盘台水库发展灌溉的影响,纷纷效仿,在沟内筑坝拦水,发展灌溉,共修建小塘坝7处,但因标准底,缺乏统一规划,每次来洪水都无一例外的水毁,最多一年建三次,水地发挥的效益都浪费在修坝上,到九十年代中期,建坝的条件越来越差,费用越来越高,群众已经没有能力再次修坝,强烈要求县水利局来建坝,保证灌溉的需求。县水利局邀请区水保局的专家多次考察论证,总结过去单坝控制面积过大,淤积严重,小坝标准低的失败经验,提出修建坝系来解决淤积与灌溉的矛盾,并彻底控制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提出在上游及主沟道修建控制性工程,拦泥淤地,下游及支、毛沟建设小型淤地坝,塘坝发展灌溉,发展养殖业。2.2坝系建设管理模式2.2.1骨干工程骨干工程实行国家投资占主体,群众出工筹资为辅的建设模式。从1999年开始修建坝系,我们积极争取各种项目资金,先后争取中游局资金29万元,国债资金120万元,生态建设项目资金85万元,修建了亚木沟ⅰ号、ⅱ号,营盘台、吴家油房4座骨干工程,在修建该工程时,受益群众每人出资金100元,出义务工10个,群众共筹资2.9万元,出义务工6500个。 2.2.2中型淤地坝中型淤地坝工程实行国家投资为辅,群众出工筹资为主的建设模式。该坝系共建设中型淤地坝5座,处西台淤地坝争取到国债资金外,其余都没有单独立项,我们采取从其它项目中挤出部分资金作为燃料补足费,群众动用机械,人工的办法建设。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