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土地整理中的资源条件和效益分析(1)

2017-08-14 01:37
导读:理工论文论文,土地整理中的资源条件和效益分析(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要:资源条件分析是进行土地整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摸清土
摘要:资源条件分析是进行土地整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摸清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资源状况,才能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合理的协调统一和效益的最大化。本文根据承德县三沟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资源现有状况,在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土地 资源 分析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资源条件分析是进行土地整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摸清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资源状况,才能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合理的协调统一和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以三沟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在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效益分析与评价。 1.项目区基本概况   项目区位于承德县三沟镇老牛河中游,介于东经118。12'21”~118。15'49",北纬40。59'30"~41。02'43"之间,涉及承德县三沟镇的二沟、北杖子、三沟、东庄、苏家营、孤山等6个行政村,总规模为558.7hm2。 1.1自然条件   项目区地处西河北岸、老牛河及老牛河与西河交汇处的小冲积平原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405~420m之间。气候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9.1口,年降水量550mm,多集中在六、七、八月,降水量合计357.5mm,占全年降水量的65.1%。年平均蒸发量908mm,为年降水量的2.8倍,尤以春夏两季的蒸发量最大,易造成春旱和伏旱。太阳辐射总量为129.8千卡/cm2,年平均日照2702.9h,无霜期平均132天,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3000℃,能满足一年一熟的热量需要。   土壤以草甸褐土为主,土壤质地以轻壤为主。耕地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速效钾相对较丰富,处于中等偏上。 1.2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所在的6个行政村,总人口为8726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40.16%。人均耕地面积0.088hm2/人,比全县人均耕地(0.076hm2/人)略高。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夏玉米等。农民人均纯收入1293元/人,低于全县1321元/人的平均水平。农村劳动力占项目区人口总数52.5%,劳动力资源充足。 1.3基础设施现状   京沈北线(原101国道)由东南向西北穿过项目区,为项目区主要交通干道,其他田间道路与此相通,但宽窄不一,坑洼不平;在老牛河和西河的沿岸,修有河坝,设施比较完备;区内没有配套的灌溉和排水设施,大部分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10KVA高压线自西北向东南穿过项目区,变电设施基本齐全,电力供给有保障;区内有零星林地分布,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少。 2.资源条件分析 2.1土地资源分析 2.1.1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558.68hm2,其中耕地482.81hm2,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86.42%;坑塘水面2.19hm2,占0.39%;农村道路1.10 hm2,占0.02%;未利用土地72.58hm2,占12.99%。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见表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表1 单位:hm2 权属 单位 农用地 未利用地 合计 耕地 其他农用地 其他土地 未利用土地 灌溉水田 水浇地 旱地 菜地 坑塘水面 农村道路 滩涂 荒草地 孤山 70.16 2.23 0.18 3.24 0.48 76.29
上一篇:地质雷达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