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湿地欲哭无泪(1)
2017-08-15 02:10
导读:理工论文论文,三江湿地欲哭无泪(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黑龙江省现有天然湿地面积400多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大小
黑龙江省现有天然湿地面积400多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大小兴安岭等地区;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62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区8处,是我国拥有国际重要湿地最多的省份之一。 曾经的动植物天堂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冲积平原和完达山以南的沼泽化冲积、湖积平原形成的。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面积为156万多公顷,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从高等植物到低等植物有1200多种。其中乔灌树种有100余种,苔藓植物有260多种,蜜源植物和较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近300种,蕨类植物31种,种子植物700多种。国家保护的野生植物15种,主要有红松、兴凯松、野生大豆、黄檗等。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鸟类270多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如丹顶鹤、白鹤、白尾海雕、东方白鹳等50多种。有野生鱼类87种,其中最为名贵的有施氏鲟、达氏鳇、大马哈鱼等鱼种。国家重点保护兽类14种,主要有东北虎、紫貂、马鹿、黑熊、棕熊等。在20世纪50年代,这里人烟稀少,荒原茫茫,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一片水丰林美、鸟鸣鱼跃的原始景象。 变样的“北大荒” 三江平原经历了多次的大开发。20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人民解放军10万转业官兵进入三江平原,开始举世闻名的北大荒垦荒大开发,12年间毁坏湿地1000多万亩。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54万城市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农场落户,掀起土地开发的高潮。此间耕地面积迅速扩大,三江平原湿地再次遭到破坏。90年代中期,有人提出再造一个“北大荒”,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大量引进国外先进农机具,加快了开垦效率,致使三江平原湿地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湿地覆盖率由原来的49%降至13.6%。由于过度的排水开垦、捕猎,三江平原原有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多种动物已无影无踪。开发前的三江平原并无沙化问题,而现在每到春播季节沙尘弥漫,60%以上的耕地遭受沙化的危害。水土流失严重,如在1998年的特大洪水中,由于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造成大片耕地被冲刷得千沟万壑。 面临退化危机的洪河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平原最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的东北边缘,面积2.2万公顷,境内有侬江河、沃绿兰河贯穿保护区全境,交汇处在保护区的核心区,最后注入黑龙江。河流迂回曲折,水流平缓,沼泽和草甸连片,岛状林生长茂盛,是北方沼泽地貌的典型代表,为珍稀水禽鸟类提供了繁殖、生存的良好环境。但目前洪河湿地面临着退化、旱化问题。今年黑龙江省雨水很大,而在湿地里的雨水又比其他地区下得多、下得勤,但是我们在洪河湿地里见到的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各种草类、芦苇及少量的水流。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一位工作人员说,这正是湿地生态圈遭到破坏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前洪河湿地的汇水面积达1742平方公里,当时湿地的水面很大,一眼看不到边,鸟类随时都能看得到,水里的鱼虾成群,一片祥和的景象。现在你想看到大鸟可不太容易,要在适宜的季节才能看到。保护区周边被大面积的农田包围,洪河湿地的上游水系浓江河、沃绿兰河被截流,用于农田的水利灌溉等,通往湿地的水源被切断。目前的农业水利设施非常发达,雨水大时农田的水被排至人工水渠中直接流入黑龙江内,而流不到湿地里,湿地的水还要向外流。目前的洪河湿地仅剩下积水面积2.2万公顷,只能靠老天爷降水。由于近几年降雨量的不足,使得湿地地表水减少,洪河湿地面临着退化转型的危机。如果湿地转为退化型,鸟类的数量将不断锐减,湿地的各种草本、木本植物也都会慢慢的灭绝,湿地就会变成荒草甸子,这种情况同开垦湿地一样可怕,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湿地保护,任重道远
环境历史和生态危机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