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提要:如果城市是书,书中的文字就是建筑。建筑积淀了历史与文化,积淀了人类文明。城市的兴建受到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及人为诸多的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变化。
中国幅原辽阔,古今大小城市遍布各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同样包含中国城市建设的兴衰史。 西北楼兰古城与东北渤海古城,由于战乱或自然环境的恶化,已变为废墟千余年。既便如此,放射出的依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绚丽光彩。
江南青瓦粉墙的苏州城与北方金碧辉煌的北京城相距千里,浓重的中华民族文化使它们血脉相连。 一、"东方莫斯科"崛起在中国 近百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出现"古典洋楼"。有些"洋楼"还特意运用了中国的建筑语言。不管怎样装扮,"洋楼"总没有占据中国城市的主体形象。
中国版图上出现的第一座由"古典洋楼"构筑的城市是建立在东北黑土地上的哈尔滨市。时间是公元1898年。19世纪末的中国,正处于清代封建王朝统治的尾声。内乱外患,清王朝已无力对付沙俄对东北边境的侵犯。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后,沙俄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建并管理中东铁路的特权。位于松花江南岸的小渔村--哈尔滨正处在滨州、滨绥、哈大三条铁路的交汇点上,这使哈尔滨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及沙俄管理中东铁路的活动中心。
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大批沙俄及欧洲一些国家、地区的移民,迅猛涌向中国东北这片乐土。 30余个国家地区的数万移民,在中国这片肥沃的处女地上,按照本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及经济实力,利用中国的人力和物资,大兴土木。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欧式古典建筑为基调,并汇集了新艺术运动,文艺复兴、巴洛克、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等多种艺术风格的商店、教堂、住宅等纯欧式古典建筑,构成了哈尔滨市的主体形象。
让哈尔滨规划建设像莫斯科一样美丽,是沙俄出于政治目的及安抚大批沙俄士兵和移民思乡心理的手段。1899年建立在哈尔滨最高地段的木结构教堂,就是出自莫斯科圣尼古拉教堂的同一设计图纸,重复建造的。"东方莫斯科"是沙俄建设哈尔滨的城市形象目标。
法国是当时欧洲的文化艺术中心。沙俄崇尚法国文化。"东方巴黎"是沙俄建设哈尔滨的文化标准。哈尔滨建筑文化在诞生时,就是一个高起点、高品位。 哈尔滨由一个无名的小渔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东方莫斯科""东方巴黎"的仅次于上海的远东大城市。
百余年来,欧式古典建筑、音乐、芭蕾舞、啤酒等欧式文化及生活方式,已融入哈尔滨人的日常生活中,他们与欧式古典建筑有了深厚感情,称它是"老哈尔滨建筑"。
二、老哈尔滨建筑特征 老哈尔滨建筑,其实不老,仅有百余年历史。它们是原汁原味的真正的欧式古典建筑,纯正的西方建筑文化,具有古典雕塑一样的建筑形体,汇集了设计美、施工美、材料美于一身的经典建筑作品。真、纯、实、美的深刻内涵,体现在城市规划、单体建筑及建筑装饰的各个环节上。
哈尔滨初期的城市规划,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确保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这一古老又现代的设计原则,成为东西方建筑文化的相通之处。 以松花江为界,分南北两岸。江北岸是大面积湿地,自然景色怡人,适于渡假、建成私人别墅区,即现在的太阳岛风景区。江南岸为小丘陵地,适于建设主城区。
以铁道为中心,分为铁道里与铁道外,即现在的道里区、道外区。道里区自然环境好,由沙俄等外国移民建设成繁华的商住区。著名的中央大街就是道里区的商业中心。道外区地理条件差,由中国人开发为居住区。道外区的建筑,虽然也尽力模仿"洋建筑",但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显现出一付混血面孔。
城市的最高处,即现在的南岗区,由沙俄建设为行政管理区,典型的建筑有始建于1899年的圣尼古拉教学教堂,1903年的哈尔滨火车站,1904年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大楼。